一个时辰后,蒙古损失近十万骑兵,而大乾一方亦伤亡数万人。
局势逐渐向大乾倾斜。
巴林劝道:"大汗,我们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大乾的火炮太过致命,我们的勇士大多死于此!"
蒙古大汗捂着肩上的伤痛,咬牙切齿:"撤!"
号角声起,蒙古军队开始撤退,大乾的骑兵追击近十里后才停止。
雁门关。
平西侯府。
正堂花厅。
“王爷,这一仗蒙古损兵折将,六十万大军只剩不到三成活口,我大乾边境二十年内都无需担忧了!此战全靠王爷谋划!”
平西侯大笑着说道,积压已久的愤懑终于得以释放。
柳芳附和道:“不错,蒙古现在已无力再犯边疆,陛下得知定会喜出望外。"
平西侯提议:“如此喜事,今晚大家一定要痛饮一番!”
神京城中,两名红翎信使飞驰而过,高声喊道:“雁门关大捷!阳平王率军斩杀敌军无数,蒙古六十万大军仅剩不足三成逃脱!”
信使一路疾行,直奔皇城。
...
街头巷尾,百姓听闻消息纷纷议论。
“阳平王年仅九岁便征战沙场,至今未尝败绩,堪称战神下凡,小小蒙古怎敌得过他?”
路人甲说道。
路人乙反驳:“我只听说阳平王捐出四百万两家财赈济灾民,是一位大善人。"
路人甲不服气:“实话告诉你,我表哥的朋友曾见过他一面,说他仪表堂堂,非同一般!”
路人乙笑了:“你就吹牛吧!表哥的朋友的朋友!”
路人丙补充道:“阳平王确实风姿卓绝,据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形容的就是他!”
“没错,我也听说……”
皇城内,大明宫养心殿中,弘武帝正在与众臣议事,忽见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来跪禀:“陛下,雁门关八百里加急!”
弘武帝神情一变,急切吩咐:“速宣!”
随后两名信使进入养心殿,跪地奏报:“陛下,阳平王在雁门关击败蒙古大军,斩杀敌军十五万,蒙古大汗仅带不足二十万残部退回草原。"说完,双手呈上贾环的战报。
戴权双手奉上奏折呈于弘武帝前,皇帝接过仔细查看,许久后仰头大笑:“好!果然不负朕望,边关二十年安定无忧!”
说完将奏折递给张廷玉。
张廷玉阅毕,随即将其递给林如海等人,随后笑道:“阳平王此战打得精彩,至少二十年内蒙古不会再来犯境,此功当居首位。"
林如海看完未发一言,贾环既是自己女婿,哪有岳父替姑爷邀功的道理?若论封赏……
弘武帝笑着问群臣:“诸位爱卿,咱们商议一下如何赏赐贾环?”
贾环如今已位高权重,若再加封岂非成了亲王?这岂不等于让他成为藩王?众臣皆默然。
但贾环立下如此大功,若不赏则会寒了军心,无人愿为朝廷效力。
林如海见状出列说道:“陛下,贾环年少时受陛下厚恩,离京前曾对我说,若此次出征顺利,他只希望为长女求个郡主名号。
陛下已满足其愿,还额外给了个县主的荣誉,这已足够!”
张廷玉微笑道:“这是对阳平王首战歼敌六万之功的奖励,并非此次大捷的封赏。
既然阳平王如此疼爱长女,那就顺势而为,陛下不妨再多添些荣耀吧!”
弘武帝听后大笑:“爱卿所言甚是,既然贾环如此珍视长女,那就成全他们!戴权,传旨,贾环长女贾芷册封为安平公主!”
殿中群臣齐声道:“陛下圣明!”
弘武帝摆手道:“朕明白贾环此举是为了避免让朕为难,能有这样忠心的臣子,朕深感欣慰。
好了,现在讨论这场战役中有功之人,该怎样封赏?”
宁国府。
园中,一个小丫鬟正与小吉祥嬉戏,边跑边喊:“吉祥姐姐抓不到我!”
小吉祥和另一个小丫鬟笑闹着,但花园里的花草却遭了殃,被踩得一片狼藉。
远远望去,探春和惜春已至,小吉祥忙对珺姐儿道:“珺姐儿,三姑姑和四姑姑来了,若看见咱们糟蹋花朵,定会责备咱们,咱们赶紧走吧!”
小丫头一听,连忙点头如捣蒜,拉着小吉祥就想逃。
“站住!”
探春的声音传来。
小吉祥忙堆起笑脸道:“三姑娘来啦!”
同时试图将身后的珺姐儿藏得更深些。
探春见状忍俊不禁,转身对藏在吉祥身后的丫头说道:“珺姐儿,还不快出来?难不成要我亲自请你?”
珺姐儿这才从吉祥身后走出来,低头向探春认错:“三姑姑,是我错了,我不该糟蹋您喜欢的花。"
一旁的小吉祥忙替她开脱:“三姑娘,这事儿不怪珺姐儿,是我想带她在这儿玩捉迷藏,您要是要怪就怪我吧。"
一向爱顶嘴的惜春这次也没反驳,反而帮腔:“三姐姐,珺姐儿年纪还小,您别责怪她了。"
探春被她们逗乐了,一把拉过丫头,擦去她额头上的汗水,笑问:“累不累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