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门口,就被校尉拦下:“没有圣旨,不得外出。"
鸳鸯语气强硬:“看仔细,我是阳平王府庶妃!”
校尉查看其身份后放行。
鸳鸯急急赶到宁国府,发现此处已严阵以待,亲兵女卫如临大敌,准备护送黛玉和小主子撤离,以防不测。
黛玉与宝钗等人正在宁安堂等待消息,见鸳鸯来,忙问缘由:“发生何事?为何西府被御林军围住了?”
鸳鸯四处寻找贾环,焦急询问黛玉:“王妃,三爷在哪里?”
黛玉回答:“环儿在军营,不在府中,应该快回来了。
你先说说西府发生了什么?”
鸳鸯答道:“王妃,今日御林军突袭,从二老爷那里搜出了一枚玺印,荣国府因此被封锁。"
黛玉听后大惊:“是什么样的玺印?”
鸳鸯思索片刻道:“似乎是天子六玺之一。"
黛玉闻言摇晃了一下,低声道:“天子六玺,这是谋反之罪,要抄家灭族的。"宝钗等人同样震惊,若如此,宁国府也难逃干系。
皇城,大明宫养心殿。
今日有人举报贾政私藏玺印图谋不轨,连藏匿地点都描述得详细无比。
内阁不敢隐瞒,立刻上报弘武帝,皇帝随即下令御林军前往荣国府搜查,结果真的找到了玺印。
弘武帝严肃地询问:“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张廷玉答道:“臣认为此事不可信。
贾政即便想做出那种事情,也不会让重要证据外泄,更何况贾政并无这种能力。
这定是有人恶意陷害。"
一位御史站出来道:“陛下,贾政或许没有那种能力,但贾环有。
城外不仅驻扎着千名精锐部队,还有世代相传的军队几乎控制了大半个神京城。
若贾环存有异心,确实值得警惕。
臣建议将阳平王府一同包围以防万一。"
牛继宗怒斥:“胡言乱语!是谁让你这么说的?”
御史坚持道:“臣只是据实陈述,请陛下明察。"
陈廷敬说道:“陛下,阳平王绝无二心。
若真怀有异志,早就举家迁往封国了。
况且阳平王所行之事哪件不是为了国家与百姓?之前茜香国入侵时,阳平王若有意谋反,完全可以示弱引诱敌方消耗兵力,进而图谋其他……”
弘武帝听后点头称是:“朕相信贾环,也相信自己的判断。"
张廷玉补充道:“陛下,阳平王若有异心,很快就会显现。
若他胆敢入宫,说明心怀坦荡;若携家人逃往封国,则表明他确实心怀不轨。"
城外阳平卫大营。
“王爷,大事不好!御林军已包围荣国府!”
一名亲兵急匆匆前来报告。
贾环皱眉问道:“宁国府情况如何?”
亲兵回答:“王爷,属下来时,宁国府尚且平安。
不过队长叮嘱过,一旦御林军围府,就护送王妃和小主子们突围,与王爷汇合后再前往封国。"
贾环听后略感安心,只荣国府出了问题,未知具体何事竟引发这般动静。
随后另一名亲兵赶到,告知:“王爷,王妃让我转告您,御林军在贾政书房中发现天子六玺之一,荣国府已被封锁。"
贾环大吃一惊,此乃重罪,但他坚信贾政不会如此愚蠢,必是有人蓄意陷害。
贾环对周扬道:“走,随我去宫里!”
周扬劝道:“王爷深思,荣国府已涉谋反重罪,需连坐九族。
王爷此刻入宫,岂非自寻死路?不如携王妃与公子们离京,前往封地避祸。"
贾环笑道:“周扬,若此时逃离,岂不正中那些奸佞之徒的计策?我贾环岂会被他们吓倒?即便陛下要取我性命,也非易事。
我自保绰绰有余。
你让阳平卫及府中做好撤离准备,若我能突出重围,我们便远走封地!”
周扬拱手道:“诺!”
随即转身命亲兵送信,阳平卫即刻备战。
贾环带着亲兵至皇城门前嘱咐:“你们在此守候,我去看看是谁意图害我贾家!”
大明宫,养心殿。
一名宦官入殿禀报:“陛下,阳平王贾环求见!”
弘武帝展颜一笑,张廷玉等人亦松了口气。
弘武帝下令:“宣!”
贾环昂然步入养心殿,向弘武帝行礼:“臣贾环拜见陛下!”
弘武帝见状满意地笑了:“贾环,你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亲自前来宫中。"
贾环垂首道:“陛下,臣此来是为荣国府蒙冤之事。
父亲绝不会犯此大罪,定是有人蓄意陷害。"
弘武帝深知贾政为人,明白此事另有隐情,加上贾环敢闯宫,愈发确信有 ** 加害贾家。
这时,一位御史出列问:“阳平王,从贾政书房搜出的玉玺,你如何解释?”
贾环冷笑:“必是有人暗中放置,意在陷害贾家,进而牵连于我。"
御史追问:“有何证据?”
贾环冷声反问:“御史大人,您难道脑中有污垢?这般关键的东西怎会轻易被人发现?匿名举报者又是如何得知具 ** 置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