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腾问王云:“王爷对你这次的安排如何?”
王云笑道:“父亲,我已经与王爷提过此事,王爷的想法和我一致,觉得我升迁过快,不宜立即封爵,最好先沉寂几年。
等几年后,他会保我任指挥使,在边镇历练,至少也要升到伯爵,否则怕娘子面上无光。"
王子腾李氏听后十分欢喜,既然贾环提到此事,那么王云日后至少能成为伯爵。
探春却说道:“云哥,我并不奢求你官职多高,只愿你能平安,这就足够了。
你不知道,每次三弟出征,我们都提心吊胆。"
王子腾与李氏默默点头,觉得她很懂事。
王云感动地说:“夫人,正因如此,我更希望你在外面有面子。
而且我并非首次上战场,夫人尽可放心。"
探春回应道:“当年环儿也是这般对林姐姐说的,但那时他的处境复杂,不得不如此,不然林姐姐会被欺负。
现在我们家不必再冒险了吧?我是郡主,你也有世爵,将来我们的孩子至少会有两个爵位。"
王云笑着说:“这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无关。
再者,你何时见过指挥使阵亡,除非全军覆没。
所以即便我去边镇,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夫人放宽心吧。"
探春叹息道:“那你以后一定要多加小心。"
李氏好奇地问:“三丫头,郡主的孩子有爵位,不是只有公主的孩子才能获得一等至三等的轻车都尉吗?”
王子腾解释道:“郡主的孩子确实有爵位,只是云骑尉这种已经算不上重要了,由于这些年没有郡主,你可能不清楚。"
王云补充道:“母亲,云骑尉只是六品,比五品的都尉还低。"
探春笑着说道:“环儿说过,会想办法为孩子争取一个三等轻车都尉!”
李氏听后非常开心,这样他们家就有两个爵位了,说道:“老天保佑,那得好好感谢王爷!”
探春见大家都很开心,笑着说:“太太何必谢他,我的孩子不也是他的亲外甥吗?”
李氏笑得合不拢嘴,说:“三丫头说得对,确实是亲外甥,理应互相帮助。"
这时丫头进来禀报:“太太,二爷和三爷回来了。"李氏点点头说:“让他们进来。"探春一听就知道来的是王云的两位庶弟,她和环儿当年也是庶出,深知庶出孩子的不易,所以对王云的两位庶弟并无轻视之意。
不久,两位年轻人步入正厅,先向王子腾及李氏行礼,随后对探春说道:“给郡主请安。"
探春忙起身道:“两位贤弟不必拘礼,直接唤我嫂子便可!”
二人相视一笑,说道:“那小弟就冒昧称呼您一声嫂子。"
王子腾沉稳发问:“你们二人前来所为何事?”
二人对视一眼,心意坚定道:“父亲,我们不愿在家虚度光阴,欲投身军旅历练,也好为日后奠定根基。"
李氏听罢并未立刻表态。
若在往昔,她定会极力阻拦,担心两位庶子于军中有所建树,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地位。
但现今,她心中坦然,儿子不仅受封爵位,更娶了郡主为妻,家族地位稳固,她亦乐见他们展露抱负,遂笑道:“老爷,既然他们有此志向,您不妨成全他们。"
王子腾深知妻子心态,亦希望家中多些出类拔萃的子弟,便道:“你们打算在京师入伍,还是前往边镇效力?”
二人对视一眼,答道:“父亲,我们想去边镇。"
王子腾明白,若想凭借军功晋升,须去边镇,京城并无战事。
于是又问:“你们可想清楚了?姨娘可知情?军中事务凶险,稍有不慎便有生命之虞,不如等几年,待大哥调任边镇后再参军如何?”
二人暗忖,在大哥麾下固然安稳,但升迁不易,且为避嫌,他们自身也难有突破,遂摇头道:“父亲,大哥调任边镇还需时日,我们不想再浪费光阴了,此事我们已与姨娘商议妥当。"
王子腾见二人决心已定,点头道:“既如此,为父便送你们入军。
不过,你们需从士兵做起,当年你大哥因得王爷相助,方能担任把总之职,而今我官职空悬,无能为力,军机阁也不会顾及我的情面。"
随即转向身边的侍女吩咐:“去请刘、李两位姨娘前来。"
不久,两位三十左右、容貌秀丽的女子步入大厅,先向王子腾及李氏行礼,随后准备跪下行叩拜礼。
探春急忙避开,毕竟她们是王子腾的妾室,多少得给些面子,于是笑道:“两位姨娘,今后这些繁文缛节就省了吧。"
两位姨娘闻言望向王子腾,见他点头后才躬身道:“多谢郡主娘娘体谅。"她们明白,探春同样是姨娘所生,只因她弟弟如今成为亲王,她也因此被尊称为郡主。
这也让她们狠下心让自己孩子投身战场,期盼他们能出人头地,而不是将来仅靠几千两银子维持生计。
王子腾问:“雨哥儿、武哥儿即将前往边镇从军,你们是否知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