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秦业与贾政亦不断为他介绍周边建筑,秦业尤为熟悉此地。
可以说,此处能有这般规模,秦业功不可没,他几乎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此。
身为营缮司成员,他对建筑事务自然比贾政更加精通。
楚稷边听边点头道:“兵部与工部分配来的任务必须尽快完成,尤其边关的军备绝不能掉以轻心。
尽管新式武器即将全面替换,但送出去的每一件都必须保证质量,绝不能是次品!”
“当前人手仍显不足,父皇已下旨调遣各地经验丰富的工匠入京,待他们到来后务必妥善安置。
至于普通工人,也会陆续分批进入。”
此地如今形似一座大型乡镇,接纳两三万工人进厂工作毫无问题。
工匠尚可理解,他们一家均在此,无特殊命令无法外出。
但普通工人不同,他们只是靠体力谋生,长期被禁锢不许归家实不可取,毕竟不是囚犯。
况且这些人接触不到核心机密,根本不曾踏入火器研发区和特定区域,无需限制其自由。”
但需警惕这些人可能是探子或无意间泄露信息,因此审核制度极为严格。
首选应是品行端正者,其次是家庭背景简单、社会关系清晰的,最后要力气充沛。
贾政说道:
“王爷不必担忧,现有房屋尚有许多空置,可供各地工匠居住。
普通工人也有大通铺供其休憩,且已按王爷指示开辟了养殖场,确保肉蛋供应。”
“只是关于工人探亲时间,我认为不宜固定日期,而应依据任务安排。
如此既能防止泄密,也能避免紧急时人手短缺。”
卫宇随后严肃表态:
“贾大人所言极是。
尽管工人接触不到核心机密区域,但仍可能从日常工作细节中推测出某些信息。”
“因此每十天休一天的规定不太合适,建议照贾大人的提议行事。
例如此次军备更新,待兵部和工部任务完成后,再安排工人休息。”
楚稷并未立刻回应,而是转向商墨询问:
“商墨,你有何见解?”
商墨微笑答道:
“王爷关怀工人实为善举。
只是王爷忽略了一点,工人多工作一天便能多挣一天工资。”
“对他们而言,只要工资能寄回家,即便一年回一次家也值得。
更何况还需考虑泄密风险。”
楚稷无奈点头,他本就觉得十天放一天有些苛刻,却未考虑到时代背景及当前灾荒频发的现状。
楚稷摆手道:
“那就暂时按此调整。
不过要记住除了兵部和工部的任务,还要完成我们的订单,工部、吏部、户部已确定各府城工厂归属。”
“所以纺织机需要大量产出,必须加快生产速度。
至于水泥无需担心,本身技术门槛不高。
对了,琉璃制品要加速,特别是镜子!”
既然决定用玻璃镜替代铜镜,就必须储备充足存货!
更何况那些世家土豪也乐意为‘琉璃奢侈品’买单。
众人边聊边行,贾政指着一座气派的三层小楼说道:
“王爷,这是冶造局未来的办公地,后面还有几处院子,供人休憩。
今后我和秦大人将轮流在此值守。”
楚稷并未推辞,正如元春所言,贾政的性格确实适合留在此处……
此时的贾政满腔事业心,俨然一副工作狂的模样。
不知王夫人和赵姨娘在家是否感到孤单……
众人继续前行,来到火器研发区域,楚稷愈发兴奋。
他前世对各类枪械情有独钟,毕竟没有男人不爱这种武器。
“枪造好了吗?”
卫宇点头答道:“已成功制作,经过多次试验确保安全。
不过之前因未搬迁,钢材供应不足,且人工效率低,目前仅有两支完美品。”
楚稷喜形于色:“快拿过来!钢材问题无需担忧,这么多高炉,冶造局还要扩大规模,产量只会增加。”
“但其他材料也不可忽视,不必顾虑花费,工部的交易很快就能回本。
到时我们便宽裕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持续改进遂发枪,钢材量产之后便可批量生产。”
“待新型火炮问世,有了**、**包、遂发枪及火炮,先平定异族,再图谋海外扩张!”
……
养心殿内,雍和帝正在批阅奏折,偶尔会不自觉地抬头张望。
却发现楚秀已不在原位,心中略感失落。
孩子们都长大了!
自皇子们接手实权后,雍和帝便要求楚秀不必每日前来。
用太上皇的话讲,既已决定,便应公平对待。
雍和帝轻轻叹了口气,正打算继续批阅奏折时,外头的小太监高声通报:“肃王殿下求见!”
雍和帝嘴角微扬,摆手示意:“不是说在冶造局好好待着吗?怎么又跑宫里来了?传他进来吧。”
夏守忠会意,忍俊不禁地高呼:“宣六皇子觐见!”
楚稷迈步进入,行礼后展颜笑道:“父皇,儿臣给您带了份惊喜,不妨移步演武场看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