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听这话十分受用,笑容满面。她年岁已高,唯一的念想就是家人安好、家中平安,别再添麻烦便好。
“到底是周太太明白事理!我这把年纪,什么都不求,只要家里和和美美,人人顺遂安泰,我就知足了。”老夫人说着,目光落在周夫人身上,言语中颇含意味。
“这份体面,全是老夫人治家有道。”周太太继续夸赞。
周夫人却微微撇嘴。心中盘算:若非当年为甄府操办那些事情,长女哪能顺利晋封皇妃?
“老夫人,既然有这般喜事,是否邀请亲戚朋友一聚庆祝?”周夫人出声提议。
老夫人略作沉吟,缓缓说道:“我觉得还是免了吧。今天来的人都知道了,过于招摇反惹是非。外面的传言我们也得提防些。”周夫人虽心有不愿,也只能答应。
“儿媳懂了。”
一边听着谈话的几个晚辈见长辈话告一段落,纷纷凑上前。
“祖母,三哥邀请我们几个明天去侯府做客。”惜春兴冲冲地跑上前说。
“都有哪些人?”老夫人兴致浓厚地问。
“都收到了帖子,大姐姐,二姐夫家的妹妹,潇湘馆的妹妹,还有云姑娘,宝玉哥,还有我,连嫂子也收到了。”惜春开心地答。
听连宝玉也被邀去,老夫人心情不错,露出笑意。
“那很好,你们过去走动也是一件好事,但一定要带上足够的随侍。”老夫人语带温柔。
“不用担心祖母,听说是卫队会来接我们。”惜春赶紧说明。
听见云姑娘也在受邀之列,周夫人一阵欢喜,不觉望向云姑娘,眼中流露出几许复杂的神色。
“行了,我年纪大今天着实疲倦了,你们小年轻有精神就去自己玩耍吧。”老夫人语气和缓却已无兴致。她今日经历了太多事情,心情跌宕,早就心力交瘁,一直靠着毅力撑到此时。
次日天明,荣府大门前来了整整百名披甲士兵,身着战衣,神情冷峻,让府中下人们都不敢靠近。
贾敏与几位同伴走出时也看到了这一幕,虽然场面气派,但她们并未放在心上。
只有薛云裳表情略显异样。她出身商人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对于身份地位的差距尤为敏感。这般贵气逼人的场面,在如今的大梁朝已难得一见。即便是位极人臣的官员,也不能私调士兵,否则会遭台谏官员参劾。可贵族不同,有爵位者可养亲军,譬如镇北公徐大人的亲卫便有数百人,平日行动无人过问。
望着排列整齐的亲军,她心底泛起一丝艳羡。这才是真正的显贵气象,远非京城那些日渐式微的勋旧之家所能比拟。她们家中如今早已没有实权封爵,只靠着一个早已虚有其名的伯爵头衔撑场面。
薛云裳正想着,一旁忽然走近一人,是徐姑娘,她笑着问道:“姐姐怎么站在原地不动?在想什么?”
“哦,没什么。”她反应过来,轻声道,“我们走吧。”
几人随后依次登车,随行的有一队侍卫护卫,朝镇国公府的方向而去。领队的是周统领,刚从边关调回京城,原本是公爷府中三大管事之一,其他两位已调去分管军务,现在他独自接替此次任务。
两家府邸并不远,仅隔两三条街,不久马车就到了。女眷们由仆妇服侍着下了车,那边早已等候的徐公子,则是一路骑马过来,下马后也径直加入了妹妹们中间。
众人抬头望去,府前大门漆如丹霞,门前列兵佩剑而立,庄严肃然。正中牌匾金光闪烁,刻着“赐建,镇北公府”六字,透出威仪与尊贵。
门口动静早被注意到,府中立派人通报。不多时大门开启,只见主公已在门内等候,身边站着几名贴身随从,脸上带着笑。
“怎么还站在这?快进来。”他语气轻佻地笑道,“别真被人当成看稀奇的。”
“二哥!”几人齐声嗔怪,年纪最轻的忍不住抱怨:“哪有这样打趣人的!”
“好好好,是我说错话。”他笑盈盈地将众人迎入门中,引着他们穿过后堂,再过一条曲廊,步入正厅。只见正堂之上挂一匾额,写有三个楷书——“听澜轩”。
“三爷本是领军之人,却也有这等雅趣。”一人感叹。
“不过是随口一说,哪谈得上眼光。”他轻笑摇头。
几人依次看过了正堂,又走到了外头挂着匾额的房间前。
“为何把书斋称作‘小角落斋’?”有人疑惑。
贾轩笑道:“我自己也不太记得在哪儿,便顺口这么叫了。”
听此言,众人纷纷忍俊不禁,连一贯拘谨的女子也不禁偷笑。
“三爷果然幽默。”一位女子抿嘴笑道。
众人随后穿过庭院小门,踏入一座布置精巧、风景宜人的园子,亭台错落,山石蜿蜒,惹人赞叹。即便是精于园林布置的林姑娘也被这里的构思打动。
“你们可还喜欢?这全是本人亲自规划的。”贾轩面带得意之色。
林姑娘看他一眼,神色略带打趣之意,倒叫他有些局促起来。随即他引着众人走上一条铺满青灰色石子的小路,直到来到堂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