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自窟顶圆孔倾泻,映照在那金身玉骨、佛光萦绕的身影上。僧人宝相庄严,忽生感应:"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知是何方道友在运河施法,取天地精华却不损根基,反哺万物,玄门正统,果然玄妙。"
若水借万里运河锤炼水法,声势浩大却不为凡俗所觉,唯有道行高深者能窥得端倪,无不震撼,纷纷猜测这般高人究竟是何来历,其神通之广,当世罕见。
法海陡然睁目,眸光如电:"妖邪,安敢擅闯佛门净地!"
"法海......法海......"几声女子急唤声中,一群似猿似人的妖物围着他攀援扭动,状若疯癫。
"腌臜之物,也敢在佛前撒野!"
忽然,他脚下浮现一张人脸:"法海,我等为你而来,与佛祖何干?"
"妖孽!我慧根深厚,道行精深,尔等也敢来犯!"
炽烈真焰席卷天地,虚空为之震颤,那妖魔却在火中安然自若。此非普通邪祟,实为佛修必经的心魔劫难,恰似当年佛陀与天魔之争,唯有以心证道,法力难摧。
素衣僧人双手合十,任群魔环伺,禅心不动:“我心中有佛,自然如佛。”
妖女轻抚他光洁头顶,媚眼如丝:“若奴家心里装着法海,岂非法海再生?”
“放肆!大威天龙,诸佛显圣!神魔退散,妖邪伏诛!”
山岳动摇,江海翻腾!
龙吟震九霄,苏州城几欲倾覆!
### 第二十五章 似是而非宁书生
金陵古城烟雨朦胧,画舫穿梭于秦淮河上。
虽天下将乱,然烽火未及江南,恰似彼世明朝盛景。街市喧嚣,酒楼林立,六朝金粉地更显繁华。
小狐交由若水仙子照料。这位水府尊神坐镇漕运,调理水脉既佑黎民,又泽被水族,人妖皆敬其威德。
狐儿随侍在侧,观神仙妙法,自是悟得三分玄机。
某日,金陵长街走来个落拓道人。比起射雕江湖,较之志怪话本,眼前盛世更令他惊叹。
十里珠帘,风月无边。
城头五彩云霞萦绕,嬴政一眼便识得此乃兵家武道极境。若在仙秦时代,这般人物已摸到宗师门槛。可惜此界 ** 似有残缺,再无突破可能。
他抖了抖鹤氅,递出伪造的昆仑玉牒。那度牒做工精细,偏生道观名称潦草——随手题写“知秋观”三字时,未料竟结下因果。
锦衣卫铁蹄踏碎青石板,囚车里傅尚书神色萎靡。领队的左千户气度沉凝,俨然已突破武道桎梏。
“倒是块可造之材。”
想起元宵夜随口点拨的几句心法,道人唇角微扬。那夜他“拜访”国师后,倒在这汉子身上落了一子闲棋。
"可惜印堂发暗,灾劫将近,生死难测。"
左千户与城门守将交接完毕却迟迟未动身,金陵官吏望着空荡荡的囚车,俱都脊背发凉。
金陵城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之地,运河水流平缓,长江波涛汹涌,似怒龙翻滚,奔腾向东。
江畔有片浅滩,草木茂盛,飞鸟成群。每到春日,鸟声婉转,正是郊游好时节。
今日书院学子结伴出游,名义上踏青赏春,实则别有心思。
南方礼教森严,女子婚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身不由己。多少姑娘未见过夫婿面庞便已过门,可谓嫁鸡随鸡。
这般境遇下,少女们对未来良人的憧憬自然炽热,哪个不是春心萌动?故而市井传闻里,穷书生与千金小姐暗通款曲的戏码比比皆是。书生渴望攀附高门,小姐亦想觅得知心人,月下私语,情意绵绵,何等旖旎风流。
可惜传闻终究是传闻,戏文到底是戏文。豪门千金的绣楼深院,岂是寻常人能进?
比起寻常女子,识文断字的姑娘见识更广,择偶之选也多些。此次春游,便藏着几分相看郎君的心思。
"快看那个道士!"
几名女学生像发现稀罕物似的,齐刷刷望向高处那位羽衣道人。他与那些古板老道大不相同,反倒剑眉星目,气宇轩昂。比起平日见到的酸腐秀才,这年轻道士更显风采。
嬴政浑然不觉自己成了香饽饽,只觉数道灼热视线粘在身上,竟让他有些不自在。向来是他招惹姑娘,如今反被一群黄毛丫头围观调笑,真是风水轮流转。年轻道士朝她们颔首浅笑,又惹来一阵娇笑。
他正欲离开,忽见不远处有个黑脸书生行色匆匆,衣衫透湿,走几步便停一停。
"这位兄台,你的书册落了。"
书生闻声慌忙捡起散落的书籍:"多谢道长提点。"
这黑脸书生嗓音沙哑却礼数周到:"小生宁采臣,请教道长法号?"
"宁采臣......且慢,你说你叫宁采臣?"嬴政双目圆睁,指着对方黝黑粗糙的脸庞,"你、你是哪个宁采臣?"
哪个话本里的宁采臣也不该是这般模样!说好的文弱书生呢?莫非是冒牌货?
被指着的宁采臣并不恼火,温声答道:"在下乃金陵奉天书院学子宁采臣。道长还识得其他宁采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