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楚宫的晨钟刚敲过三下,张康正蹲在工坊后院,用竹签给新发明的"自动浇花铜鹤"调整机关角度。这铜鹤脖子里藏着精巧的齿轮装置,翅膀一张就能喷出细密水雾,此刻却歪歪斜斜地对着墙角的石狮子猛喷水,把石狮子淋得活像只落汤鸡。
"王爷!大事不好!"熊猫大臣抱着一摞卷轴跌跌撞撞冲进来,圆滚滚的身子在门槛上绊了个趔趄,"王太傅带着御史台的人闯宫了,说您的发明'亵渎先祖'!"
张康抹了把脸上的水珠,哭笑不得:"这次又是哪个倒霉玩意儿惹事了?"话音未落,就听见前院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他和熊猫大臣对视一眼,拔腿往前院跑。
御花园里,王太傅正举着个木雕盘龙香炉,白胡子气得直抖:"陛下!您瞧瞧这香炉!本该庄重肃穆的祭器,竟会'放屁'!"周围御史台官员纷纷点头,有人掏出小本本奋笔疾书。
小楚王憋笑憋得脸通红,指着香炉:"王叔,这......"
张康凑近一看,差点笑出声。这香炉本是他设计的"自动散香机",机关启动后会从龙嘴里吐出烟雾,结果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此刻正发出"噗噗"的怪响,活像在放屁。
"太傅误会了!"张康强忍着笑解释,"这香炉的机关是为了让烟雾均匀飘散,可能齿轮咬合太紧......"
"住口!"王太傅拍案而起,"祭祀乃国之大事,岂容如此儿戏!定北王分明是藐视祖宗礼法!"
眼看局面僵持不下,张康突然眼睛一亮。他悄悄绕到香炉后面,快速调整了几个零件,又掏出个香囊塞进香炉底部。下一秒,香炉龙嘴喷出袅袅青烟,还伴随着淡雅的檀香。更神奇的是,青烟在空中凝成"国泰民安"四个大字。
围观人群发出一阵惊叹。小楚王拍手叫好:"王叔太厉害了!这比普通香炉有趣多了!"
王太傅瞪大了眼睛,半晌才憋出一句:"这、这不过是奇巧淫技......"
"太傅若是觉得不妥,"张康笑眯眯地说,"不如让工匠们照着古法做个香炉,和我的机关香炉比试比试?"
小楚王立刻来了兴致:"好主意!半个月后在太庙比试,看哪个香炉更得祖宗欢心!"
王太傅一时语塞,只好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本以为这场风波就此平息,没想到第二天,张康刚踏进工坊,就被一群工匠团团围住。
"王爷!那个'自动研墨机'闯大祸了!"老工匠抹着额头的汗,"李尚书家的公子用它写文章,结果墨水喷了满书房,还把他新做的状元服弄脏了!"
"还有我的'会说话算盘'!"另一个工匠哭丧着脸,"账房先生算账时,它突然唱起了小曲,把账本都弄乱了!"
张康扶额长叹。这些日子他忙着改良发明,却忽略了基础款机关的稳定性。正头疼时,熊猫大臣抱着个包裹挤进来:"王爷,您看这个!"
包裹里是件造型奇特的铠甲,上面缀满铃铛和铜镜。张康正纳闷,熊猫大臣解释道:"这是西域进贡的'驱邪宝甲',据说能吓退妖魔鬼怪。我寻思,要是给您的发明装上类似的'防护机关'......"
张康眼睛一亮:"好主意!就叫'防乌龙保险装置'!"
工坊立刻忙碌起来。工匠们日夜赶工,给所有发明都装上了保险装置。比如"自动研墨机"加了感应毛笔的机关,不握笔时绝对不会喷墨水;"会说话算盘"则设置了只有算账时才开口的程序。
半个月后,太庙比试如期举行。王太傅请来的老工匠们,展示了一座纯手工打造的青铜香炉,造型古朴典雅,烟雾徐徐升起,倒也气派。
轮到张康的机关香炉时,王太傅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容。谁知这次香炉不仅散香均匀,还随着礼乐声变换出不同的图案。更绝的是,当祭司开始诵读祭文时,香炉竟自动喷出烟雾,在空中勾勒出先祖的画像。
太庙内一片寂静,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小楚王激动得跳起来:"王叔,这简直是神迹!"
王太傅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半晌才挤出一句:"这......这定是妖术!"
"太傅若是不信,"张康笑着递过香炉的机关图纸,"工匠们都可以照着做。"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急匆匆跑来:"陛下!边关急报!匈奴人趁着秋高马肥,又来犯境了!"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小楚王握紧拳头:"王叔,可有破敌之策?"
张康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陛下,臣倒是有个主意......"
三日后,匈奴大军浩浩荡荡杀到边关。他们远远看见城头插着密密麻麻的旗帜,却不见一个士兵。正纳闷时,城楼上突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吼声,紧接着,无数"巨兽"从城头探出头来——这些巨兽浑身铁甲,双眼喷火,嘴里还发出令人胆寒的咆哮。
匈奴首领大惊失色:"这、这是什么怪物?"话音未落,城楼上又射出无数火箭,箭尾绑着会炸开的"霹雳弹"(注:古代已有类似火药武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