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赶忙岔开话头,抱怨道:“说起这事,可真叫老道发愁。皇帝当初答应给老道拨款修那道观,可到如今,老道连一个子儿都没瞧见呐!”
徐妙锦无奈道:“老爷子,您这事儿该找陛下理论去呀,跟我念叨又有啥用?”
张三丰摆摆手道:“罢了罢了,陛下整日操心国事,日理万机,许是忘了这档子事。一个区区道观,哪能跟天下大事相提并论。”
随后,张三丰上下打量徐妙锦一番,面露喜色道:“嘿,如今你都有身孕啦,这可是大喜事啊!”
一番寒暄过后,众人便在盖州城随意逛将起来。
朱高炽思索一阵,抬头问张三丰:“张真人,坊间传言您活了百余岁,可是真的?”
张三丰呵呵一笑,说道:“老道我哪能晓得哟,平日里也没掰着指头数日子过,或许有,或许没有,谁能说得准嘞。”
朱高炽又接着问道:“老真人,您走遍四方,见多识广,依您看,这辽东之地,可是最好的去处?”
张三丰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世子有所不知,以前这辽东,可称不上最好。想那元朝统治之时,辽东百姓苦不堪言呐。本就地处苦寒之地,民生艰难,又遭元人压榨,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凄惨。
可如今不同喽,自从常孤雏在此治理,辽东面貌焕然一新。
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兴办教化,把这辽东打理得井井有条。
如今呐,百姓安居乐业,到处一片祥和之景,真个大有世外桃源的模样。
你看这街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买卖兴隆,百姓脸上皆有喜气,这可都是常孤雏的功劳哇。”
朱高炽听了,不住点头,心中对常孤雏的治理之道也多了几分钦佩。
众人一边走,一边听张三丰讲述辽东今昔之变,不知不觉在盖州城已逛了许久。
朱高炽听了张三丰所言,心中对辽东兴致更浓,稍作思忖后,又向张三丰问道:“老真人,我听闻辽东兴起新学,与传统之学多有不同,不知您对此有何看法?”
张三丰微微点头,神色认真道:“这新学嘛,实乃顺应时势之举。传统之学虽根基深厚,然世道变迁,一味守旧恐难适应时势。辽东新学注重实用,教百姓识字明理同时,还传授耕种、匠作等技艺,让百姓能学以致用。
如此一来,既增长见识,又能提升生计本事,于地方发展大有裨益。但新学也不可摒弃旧学精华,需取其长补己短,相互交融,方能真正利国利民。”
朱高炽若有所思,喃喃道:“老真人所言极是,学问之道,确该如此。”
说罢,一行人继续漫步于盖州城,谈论间,对辽东这片土地的认识又深了几分。
朱高炽紧追不舍,又问张三丰:“老真人,您看这儒学传承千载,根基深厚,比起这辽东新学,是不是儒学更胜一筹呢?”
张三丰嘿嘿一笑,打个马虎眼道:“哎哟,世子啊,老道我一门心思钻研修道之法,对儒学实在没多少研究。儒学虽经千年传承,自有其精妙之处,可老道对其所知有限呐,哪敢妄加评判。至于与这新学相较,到底谁好谁坏,老道着实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朱高炽听他如此说,也不好再追问,只得笑道:“看来是我问错了人,不该拿这等学问之事来烦扰老真人。”
众人在盖州城逛了许久,看看天色渐晚,逛得也差不多了,便一同返回国公府。
一路上,大家回味着盖州城的热闹景象,偶尔交谈几句,马车缓缓前行,不一会儿便到了国公府门前。
张三丰随众人踏入国公府。
常宁与常静见得张三丰,赶忙上前,躬身行礼,齐声问候:“张真人,一路辛苦了。”
张三丰满脸笑意,微微摆手道:“不辛苦,你们俩娃娃,倒是越发精神了。”
常宁一把拉住张三丰的道袍,满脸期待道:“张真人,您这次回来,可得好好教我武功啦,上次您教的几招,我练得可勤哩!”
张三丰笑呵呵地说道:“老道这些不过是江湖上的粗浅把式,哪能跟你爹相比。你爹那沙场历练出的武学,刚猛实用,才更合你这后生的脾性,对你日后的造化才是大有好处哇。”
常宁一听,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赶忙说道:“张真人,我觉着您这功夫有别样妙处,我爹那沙场武学自然厉害,可我也想学您的功夫,两边我全都要学!”
张三丰笑着点了点常宁的额头,笑骂道:“你这小子,倒是贪心!”
随后,张三丰伸手入袖袍,掏出一个香囊,递与常静,说道:“小丫头,老道也没啥好物件相送,此次游历途中采了些草药,给你做了个香囊。”
常静忙双手接过,甜甜笑道:“谢谢张真人。”
朱高炽见此情景,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羡慕,暗暗思忖这常静和常宁,小小年纪竟如此招人喜爱,人缘极好。
想自己虽身为世子,平日里众人多是敬畏有加,却鲜少有这般纯粹亲近之情。
瞧这张三丰对他俩,满脸慈爱,出手便是精心准备的礼物,足见对这兄妹二人的喜爱。
常静和常宁与人相处的本事,着实让朱高炽心生向往,不禁感叹,若自己也能这般自在与人相交,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朱高炽虽满心羡慕,可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自己身为世子,一言一行皆关乎皇家体面。
身份所限,诸多繁文缛节缠身,哪能像常静和常宁这般率性与人亲近。
若他也如寻常孩童般与人肆意相交,恐遭人诟病,坏了皇家威严。
这份羡慕,也只能深埋心底,暗自喟叹一声,面上依旧维持着世子应有的端庄仪态。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徐妙云来辽东看望徐妙锦的日子已然渐近尾声。
徐妙锦随即差人去采买诸多辽东特产,精心为徐妙云母子打点停当,好让他们带回北平去。
临行前,徐妙云拉住徐母的手,殷切说道:“母亲,您若得闲,便来北平走一遭,也好让孩儿尽尽孝心。”
徐母面露笑意,连声道:“好好,待你妹妹生产完,我便去北平瞧瞧你们。”
喜欢大明辽国公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大明辽国公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