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站在阳台上,听着电话那头沙哑的声音:“林医生,我是上次那个鸭舌帽。”
他眉头微皱,语气平静却不失警惕:“你找我有什么事?”
“有个病人,情况很特殊……我们试过很多方法都没用,只有你能救他。”鸭舌帽声音低沉,像是压抑着什么情绪。
“谁?”林深问得直接。
“一个孩子,刚满十岁,体内有股奇怪的能量在游走,西医说是罕见的神经紊乱,中医又查不出病因。医院已经放弃治疗了。”
林深沉默了几秒,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类似的病例,但真正让他心念一动的是——这和他早年研究的一种古法医术有关。
“地址发我。”
挂掉电话后,林深回头看了眼熟睡的叶灵萱,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回屋收拾了几样随身药包,便悄然出门。
夜色如墨,城市的霓虹灯依旧闪烁不停,仿佛永远不会疲倦。林深走在街头,心中却泛起一丝久违的波澜。
他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出诊了。
自从那次颁奖典礼之后,他的生活逐渐回归平淡,每天坐诊、带新人、参加学术会议,偶尔还去偏远地区义诊。人们开始习惯了他的存在,就像习惯了空气一样自然。
但他知道,自己从未真正停下脚步。
第二天清晨,林深出现在一间破旧的诊所里。屋内光线昏暗,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中医图谱,角落里堆满了草药和器具。一个穿着褪色卫衣的小男孩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呼吸急促。
“他已经这样三天了。”鸭舌帽低声说,“我们试过针灸、推拿、汤药,都无效。”
林深走近床边,伸出手搭上男孩的脉搏,眼神瞬间变得专注。
“脉象杂乱无序,气机紊乱……”他喃喃自语,“但这不像是普通的病症。”
他取出一枚银针,轻轻刺入男孩的“神门穴”,同时调动体内真气,缓缓引导其体内的能量流动。
几分钟后,男孩的身体微微颤动,眼皮轻抖,似乎有了意识。
“醒了!”鸭舌帽激动地叫出声。
林深却没放松,继续施针,直到确认男孩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才缓缓收手。
“这是怎么回事?”鸭舌帽忍不住问。
“他体内有一股不属于现代医学认知的能量波动,我怀疑是某种古老的体质变异。”林深擦了擦额头的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会相信。”
鸭舌帽看着他,眼神复杂:“你是说……这跟你的天医门有关?”
林深点头:“没错,这种症状,在《天医密录》中有过记载,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天脉之症’。若非因缘巧合,根本不可能出现。”
鸭舌帽沉默片刻,忽然开口:“林医生,我想拜你为师。”
林深一愣,随即笑了笑:“你这年纪,拜师有点晚了吧?”
“我不求学全盘绝技,只希望能在关键时刻救人。”鸭舌帽语气坚定,“像刚才那样。”
林深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你想学医?”
“嗯。”
“好。”林深点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徒弟了。”
从此以后,林深身边多了一个默默跟随的身影。鸭舌帽白天跟着他学习辨药、把脉、开方,晚上则整理笔记、复盘病例。他天赋不算顶尖,但胜在勤勉踏实,进步飞快。
而林深也重新找回了那种传承的感觉。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深的名字再次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有人称他是“当代华佗”,有人说他是“中医界的超级英雄”。甚至还有网友给他起了个外号——“都市天医狂少”。
网络热梗不断刷屏:
“林神牛逼!中医YYDS!”
“不是明星,胜似顶流。”
“林医生,能治秃吗?”
当然,质疑声也从未断过。
有人翻出几十年前的旧账,试图证明林深不过是靠运气和炒作成名;也有人指责他“故弄玄虚”,把现代医学成果包装成中医传统。
面对这些,林深始终淡然处之。
“只要有人愿意信中医,我就愿意一直走下去。”他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几年后,林深成立了“天医研究院”,专门研究那些被现代医学忽视或无法解释的疑难杂症。他带着一批年轻学生,将古籍中的医理与现代科技结合,开创了一条全新的中医发展路径。
某次国际医学论坛上,一位外国教授当众提问:“林医生,您认为中医真的能和现代医学平起平坐吗?”
林深微微一笑:“不是平起平坐,而是相辅相成。中医讲究整体调理,西医擅长精准治疗,两者结合,才能真正造福人类。”
那位教授点点头:“我听说您最近研发出一种新型疗法?”
“是的。”林深拿出一份报告,“这是我们团队根据古籍改良的‘脑波共振疗法’,已经在多个临床案例中取得显着成效。”
会场上一片哗然。
“你们敢不敢试试看?”林深环视全场,目光坚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