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会议室的窗边,手里端着一杯热茶。窗外阳光正好,厂里新种的几棵小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对他点头致意。
昨天那通电话之后,整个玻璃厂都处在一种微妙的兴奋中。下周的行业交流会,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科研机构面对面的机会。而刘好仃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交流,而是决定玻璃厂未来方向的重要一步。
“刘哥,资料都整理好了。”小王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沓厚厚的文件。
“辛苦了。”刘好仃接过文件翻了几页,“看来咱们这次准备得挺充分。”
“那是当然!”小王得意地一笑,“我还特意把咱们环保成果那一块排在最前面,让他们第一眼就能看到咱们的实力。”
刘好仃点点头,目光落在一页关于废料回收率提升的数据上。这是几个月来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他们向科研机构展示诚意的第一张牌。
“对了,技术组那边也准备了一些问题。”小王补充道,“都是我们觉得可能用得上的新技术。”
“很好。”刘好仃合上文件夹,“接下来,咱们得让这些人明白,咱们不是来‘蹭课’的,而是想实实在在合作、一起进步。”
行业交流会当天,刘好仃带着团队早早来到现场。会场布置得干净整洁,展台上摆满了各种绿色生产相关的设备和模型。人群熙攘,不时有专家在讲台上分享经验,气氛热烈。
“刘哥你看,那边就是XX研究院的展位。”小王指着不远处一个挂着蓝色横幅的摊位。
刘好仃走近一看,果然看到了那位曾在电话里交谈过的负责人——一位看起来四十出头的女士,正低头翻阅资料。她抬头看见刘好仃一行人,微微一笑:“你们来了。”
“是的,感谢您抽空接待我们。”刘好仃伸出手,对方轻轻握了一下。
简单寒暄后,双方坐下来开始正式交流。对方带来的几位研究人员一一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中就包括之前提到的那种新型节能熔炉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热量回收效率大幅提升,理论上可以节省20%以上的能源消耗。”一位年轻研究员一边展示PPT一边解释。
“听起来不错。”刘好仃认真听着,时不时记下几个关键点,“不过实际应用中,会不会存在操作难度?”
“确实需要一定时间适应。”研究员点头,“但我们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你们完成初期调试。”
“那太好了。”刘好仃笑了笑,“我们厂虽然不大,但执行力强,员工也很配合。如果能有你们的技术支持,我们有信心尽快上手。”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后,对方负责人递过来一张名片:“欢迎你们随时来我们实验室参观,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
“一定。”刘好仃接过名片,心里踏实了不少。
回到厂里后,刘好仃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开会。
“这次交流收获不小。”他开门见山,“我们不仅初步了解了他们的技术,还得到了实地参观的邀请。”
“那咱们什么时候去?”小王迫不及待地问。
“下周吧。”刘好仃翻了翻日历,“先安排技术人员过去学习,回来后再组织内部培训。”
“可问题是……”一位财务人员迟疑了一下,“这些技术要落地,资金是个大问题。”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了下来。
“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刘好仃环视一圈,“但别忘了,我们现在做的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产业升级。绿色生产是大势所趋,政府也在鼓励企业转型。”
“我听说最近有个新的环保补贴政策,或许我们可以申请。”财务人员补充了一句。
“那就从现在开始准备材料。”刘好仃果断拍板,“同时,我们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几天后,刘好仃带着几名技术人员去了科研机构的实验室。那是一座位于郊区的独立建筑,四周环境清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化学试剂味道。
进入实验室后,研究员们热情地为他们讲解各项技术原理,并展示了部分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
“这种添加剂的作用主要是降低熔炼温度,从而减少能耗。”研究员拿起一小瓶透明液体,“不过目前供应商不多,价格也不便宜。”
刘好仃仔细观察着那瓶液体,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个关键信息。
“如果我们想用,有没有替代方案?”他问道。
“短期来看没有完全替代品,但从长远看,我们可以尝试联合研发更经济的版本。”研究员回答。
“好,这个建议我会带回去讨论。”刘好仃点头。
参观结束时,已是傍晚。回程的路上,小王忍不住感慨:“没想到科研机构这么专业,感觉咱们还有好多东西要学。”
“是啊。”刘好仃望着车窗外渐渐亮起的城市灯火,“但没关系,只要我们肯学、肯干,总有一天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专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