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拿着一沓刚打印出来的品牌名称候选列表。阳光透过玻璃窗斜照进来,在他脚边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他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会议桌上已经摆好了几瓶矿泉水,还有几张画满涂鸦的A4纸。几个年轻员工围坐在桌边,有说有笑地翻着资料,气氛比前两天轻松了不少。
“来了啊刘哥。”有人抬头打招呼,“我们正等着你发号施令呢。”
刘好仃笑着坐下,把文件摊开:“今天开始,咱们正式进入品牌形象设计阶段。名字定了,方向也有了,接下来就是让它‘长出模样’来。”
“就像给人化妆?”一个小伙子打趣道。
“不光是化妆,还得穿上合适的衣服、配上得体的动作和表情。”刘好仃补充,“品牌不是贴个标签就完事了,它得让人一眼记住,还得愿意信任。”
大家点点头,气氛渐渐专注起来。
“首先,咱们得有个小组。”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我打算从你们几个里挑人,再加两个生产部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没做过设计,但对玻璃工艺熟悉,能帮我们抓住产品特性。”
“那怎么分工?”有人问。
“先定LOGO,再定视觉风格,最后整合成一套完整的VI手册。”刘好仃说,“时间紧任务重,三天内得拿出初稿。”
话音刚落,会议室角落传来一声轻轻的“哎呀”,一名叫李明的小伙子低头看着自己随手画的草图,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怎么了?”刘好仃走过去,拿起他的本子看了看。
纸上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圆形图案,中间用线条勾勒出一层层波纹,像是水滴落入湖面泛起的涟漪。
“这图形不错。”刘好仃眼前一亮,“你看,玻璃本身就是透明的,这个圆圈像是在反射光,又像是一种包容的感觉。”
李明一愣:“真要拿这个当LOGO?”
“为什么不呢?”刘好仃把本子合上,转头对大家说,“咱们现在就开始收集想法,每人至少交三张草图,附带说明你想表达什么。”
接下来的一天,办公室变成了创意工厂。有人对着电脑屏幕画图,有人趴在桌上写写画画,还有的干脆拿了张白纸直接剪出形状来研究立体感。
到了第二天早上,桌上已经堆满了各种草图。有人画了高楼大厦的轮廓,象征企业的高度;有人画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玻璃,强调产品的纯净;还有人画了一个抽象的箭头,代表品牌的上升趋势。
“这些都挺有意思。”刘好仃一边看一边点头,“但我们得选一个最能代表‘启明’精神的。”
他组织大家投票,然后请管理层一起评议。最终,一张画着“透明立方体”的图纸脱颖而出。作者是王莉,她解释说:“立方体代表结构稳固,透明代表诚实可信,而且这种几何形状简洁现代,适合国际推广。”
刘好仃连连点头,把这个方案列为优先推进项。
“不过,”王莉补充了一句,“我觉得这个立方体还可以更灵动一些,比如加上一点光线折射的效果,或者把它放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体现品牌的包容性。”
“这个建议很好。”刘好仃立刻采纳,“回头让广告公司那边帮忙优化一下。”
第三天,设计组几乎全员通宵。后勤部门送来了热腾腾的夜宵,刘好仃亲自到车间协调加班人员的轮班安排,确保大家既能高效工作,也不会太累。
到了晚上十点多,王莉突然喊了一声:“刘哥,你过来看下这个标语。”
她正在电脑前修改VI手册封面,屏幕上是一句刚刚加入的文案:“透见世界,打造未来”。
“咋样?”她转头问。
刘好仃仔细读了一遍,嘴角慢慢扬起:“挺顺口的,也有力量。就它吧。”
这句话被印在了手册封面下方,成为整个品牌视觉体系的第一句对外语言。
凌晨两点,第一版VI手册终于完成。刘好仃站在打印机旁,看着一页页色彩规范、字体标准、应用示例缓缓吐出,心里踏实了许多。
“辛苦大家了。”他端起保温杯,给每个人都倒了点热水,“明天上午开会,向管理层汇报成果。”
大家互相击掌庆祝,有人开玩笑说:“以后咱们也能说自己是品牌设计师了。”
“可不是嘛。”刘好仃笑着应声,“咱们这可是深圳玻璃厂历史上第一个品牌形象设计项目。”
清晨的阳光再次洒进厂区时,刘好仃独自走进会议室,将昨晚整理好的材料放在桌上。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显示出“启明·品牌计划:视觉形象设计方案”几个大字。
门外传来脚步声,是他熟悉的同事们陆续到来的声音。
“准备好了吗?”他转身问大家。
“随时可以开始。”王莉举着手中的手册,“连PPT都排练过两遍了。”
刘好仃点点头,走到窗边,望向外面忙碌的厂区。远处的货车正驶出厂门,车身上贴着“启明系列”的字样,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忽然想起昨天看到的那个圆形图案——那个被李明随手画下的草图。
也许,品牌就像一颗种子。从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始,经过一次次打磨与选择,最终长成一棵树,枝叶伸展,遮风挡雨。
“开始吧。”他说。
会议室里,灯光亮起,投影画面缓缓切换,一段关于“启明”的故事,正在继续书写。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深圳玻璃厂打工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