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眉头微皱。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桌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他盯着那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不得超过……”的字,心里像是压了块石头。
小王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老刘,这玩意儿咱们厂里真得管吗?”
“你看看这份《深圳市制造业绿色发展指南》。”刘好仃把文件翻到一页,“上面写着‘玻璃制造企业必须严格控制VOCs排放’。VOCs就是你说的那个‘玩意儿’。”
小王听得一头雾水:“VOCs是啥?”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刘好仃一本正经地说,“简单点说,就是那些看不见但会飘在空气里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不好。”
小王挠了挠头:“咱车间也没见着啥气体啊。”
“你以为它看不见就不存在?”刘好仃笑着摇头,“政策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得按规矩来。”
小王叹了口气:“可这些资料太杂了,光是网上搜出来的信息就够看三天三夜的。”
“所以咱们得分类整理。”刘好仃站起身,拿起桌上的一沓纸,“我昨晚想了个办法——分人、分段、分重点。”
“怎么个分法?”小王来了兴趣。
“这样,你负责查最新的环保法规,尤其是跟玻璃生产相关的;我去图书馆找政府公报;其他人也一起动起来,各自认领一块内容。”刘好仃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写下分工表,“等我们都整理好了,再开个小组会议,大家一起过一遍。”
小王点头:“那我现在就去图书馆?”
“对,越快越好。”刘好仃递给他一张清单,“重点找这几份文件:《广东省工业污染治理条例》《深圳市绿色工厂建设规范》,还有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相关通知。”
小王接过清单,转身出门。
刘好仃看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眼手上的文件,心里明白,环保这条路比安全整改更复杂,因为不只是设备和流程的问题,而是整个思维模式的转变。
下午三点,刘好仃一个人来到市图书馆。这里的空调吹得很足,冷得他直打哆嗦。他走到工业政策区,翻了几本旧书,终于找到了几份政府公报。
“哎呀,这年头纸质资料真是越来越少了。”他一边翻一边嘀咕。
旁边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听见了,好奇地问:“您是在找环保方面的政策吗?”
“是啊。”刘好仃抬头一看,是个大学生模样,穿着T恤配短裤,脚上还趿拉着拖鞋。
“我刚做完一个关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课题,要不要帮您找找?”年轻人热情地说。
“那敢情好。”刘好仃乐了,“我这老头子眼睛不好使,找起来费劲。”
两人一边翻一边聊,年轻人还给刘好仃科普了不少新名词,什么“碳足迹”、“绿色供应链”,听得刘好仃连连点头。
“现在的企业要是不往这方面靠,迟早会被淘汰。”年轻人笑着说。
“可不是嘛。”刘好仃感慨道,“我们厂已经晚了一步,现在只能追着政策跑。”
临走时,年轻人送了他一份电子版的政策汇总文档,还加了他的微信。
“有需要随时问我。”年轻人挥挥手走了。
刘好仃抱着一堆资料出了图书馆,外面的太阳晒得他眯起眼。他心想,环保这件事,虽然起步晚,但只要开始,就不算晚。
回到厂里后,刘好仃把资料摊在会议室桌子上,召集大家开会。
“各位,这是我们目前能收集到的所有环保政策文件。”他指着桌面,“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看完就算,而是要理解、分析,然后找出我们厂现在的差距。”
会议室里坐着技术员小王、质检员小李、维修组的老张,还有几个平时不太说话的普通员工。
“说实话,我对这些政策一点概念都没有。”小李举手发言,“我们厂是不是达标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刘好仃拿起投影遥控器,打开PPT,“这是去年的环保评分表,你们看看。”
屏幕上出现一张表格,红色的分数格外显眼。
“我们的得分是72.5,而行业平均是85分。”刘好仃指着图表,“也就是说,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还没达到标准。”
“比如呢?”小王问。
“比如废水处理、废气排放、能耗管理。”刘好仃一一列举,“特别是刚才小李提到的VOCs排放问题,我们现在连检测设备都没有。”
“那咋办?”老张插嘴,“难道还得买一套专门的监测系统?”
“这个先不急。”刘好仃摆摆手,“第一步,我们先把政策吃透,知道哪些是红线,哪些可以慢慢改进。第二步,列出我们厂现有的环保数据,对比一下差距在哪里。”
“那数据在哪?”有人问。
“档案室。”刘好仃回答,“从今天开始,咱们轮流去档案室翻记录,特别是这几年的废水处理报告、废气排放检测结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