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窗边,手里握着一份刚从打印机里抽出的报告,纸张还带着一点余温。封面上印着几个端正的大字:《成本控制成果总结报告》。
叉车在厂区穿梭的声音比往常更轻了,像是被阳光晒得有些慵懒。刘好仃低头看了眼手表,才意识到今天是周五,也是提交总部报告的最后期限。
“小张!”他在门口喊了一声。
“来了来了!”小张抱着一摞表格冲进办公室,额头上的汗还没擦,“模板统一完了,数据也导入共享系统了。”
“辛苦。”刘好仃接过表格,翻了几页,“老李那边呢?”
“刚才发邮件确认过,关键对比项都标出来了。”小张喘着气,“他说你这报表做得比财务月报还清楚。”
刘好仃笑了笑:“那是因为我们做的不是报表,是成绩单。”
——
会议室里,气氛比前几天轻松了不少。投影仪照出一张曲线图,蓝色线条稳稳地下滑,像是一条被驯服的河。
“这是过去三个月的成本变化趋势。”刘好仃指着屏幕,“整体下降了12.3%,超出了原定目标两个点。”
底下有人鼓掌,还有人低声议论。
“我知道大家心里有疑问。”他顿了顿,“特别是三号生产线的兄弟们,最近确实流程改得多。”
王师傅坐在后排,抽了口烟:“我倒是觉得,省下来的钱,是不是该分一部分给一线?”
刘好仃点头:“这个建议很好,我已经和厂长提过了。接下来会设立一个‘节约奖金池’,每季度按贡献度分配。”
王师傅吹了个烟圈:“那你这小子,还真把这事当正经事干了。”
“本来就是正经事。”刘好仃说,“有时候省的不是事,而是心。”
——
车间门口,质检组的小姑娘正在贴一张新的质量趋势图,边上围着几个工人。
“你们看,”她指着一条平缓的线,“质量波动比之前还小。”
“真的假的?”有人半信半疑。
“数据不会骗人。”她笑着,“而且你看这里,是我们新工艺上线后的数据,稳定得很。”
刘好仃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继续加油。”
小姑娘红着脸点头:“嗯!”
——
下午两点,三号生产线的休息区,几个老员工围坐一圈,手里端着保温杯。
“说实话,一开始真不爽。”有个老赵开口,“感觉又要搞什么花架子。”
“结果你还真得了‘节约之星’?”旁边的人打趣。
“咳,我也没想到。”老赵挠头,“就按那个图文指引操作,材料用得少了一点,效率反而高了。”
“那你还抱怨啥?”另一人笑。
“我这不是……怕变复杂嘛。”老赵喝了口茶,“现在看来,只要方法对,其实也不难。”
刘好仃在不远处听着,嘴角微微上扬。
——
傍晚时分,他回到办公室,桌上放着一封来自总部的邮件:
【关于成本控制成果的反馈】 贵部门提交的报告已审阅完毕。 整体成果显着,尤其在包装材料节省方面表现突出。 请继续保持,并将有效措施纳入公司SOP。
他看完,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
风穿过窗户缝隙,轻轻掀动桌上的报告纸角。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经理的消息:
“刘哥,总部那边挺满意,说你是他们见过最实在的老实人。”
他笑了笑,回了一句:“老实人也能把事情做好。”
然后关掉电脑,起身准备下班。
——
第二天早上,全厂公告栏前围了一圈人。
“这是啥?”有人问。
“是新版的《节约操作指引》,每个工位都会贴。”旁边的小赵解释,“上面还有二维码,扫码就能看视频教学。”
“哎哟,还挺高科技。”
“可不是嘛,连我这种老古董都能看懂。”
王师傅站在后面,抽着烟,眼神落在指引手册的某个角落。
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对旁边的刘好仃说:“昨天有个客户来参观,特别问了下咱们包装材料的事。”
“哦?”刘好仃挑眉,“怎么说?”
“说我们用得比以前少,但包装效果更好。”王师傅吐了个烟圈,“还说想跟我们学两手。”
刘好仃笑了:“那就教呗。”
“你不怕人家学去?”王师傅看着他。
“不怕。”他说,“我们真正厉害的,不是省了多少材料,而是怎么省得聪明。”
——
中午,刘好仃在食堂吃饭,小张端着饭盘过来坐下。
“刘哥,我刚刚收到总部的回复。”他压低声音,“他们说要把我们的经验写进集团培训手册。”
“挺好。”刘好仃夹起一筷子青菜,“说明我们做的是对的。”
“可我觉得……”小张犹豫了一下,“好像还没到终点吧?”
刘好仃停下筷子,看着他:“你说得对。改进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