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天宫院首席——林婉儿。同时,也是他范行这位“豆腐”的天敌兼“卤水”。
婉儿左手提着一个墨绿色的双层机关食盒,食盒表面浮动着温养保鲜的柔和灵光符文。右手嘛……
范行的目光被她右手吸引了过去——一只半尺长的竹节虫机关模型在她手指间翻飞跳跃,模型的核心部分正用一种肉眼难辨的精密榫卯结构高速拆解重组,发出极其细微的哒哒声,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仿生力的无声论证。
“婉儿!” 范行顿时像被注入了某种兴奋剂,虽然还是“豆腐”,但好歹是块打了卤水的、精神起来的豆腐,瞬间抛开了对师父的控诉,“你可算来了!看看这个!” 他如蒙大赦,飞快地把手里沉得要命的笔推开,献宝似的指向桌角那本薄册子,“竹子!竹子翅膀!天生的榫卯结构!《经说下》的基础承力模型加上《鲁班书》对昆虫仿生的动态补偿……”
林婉儿的视线精准地扫过书名——《低成本滞空动力机关初探:竹节虫的天然榫卯结构仿生论》,眉头都没动一下,像是早就在某个演算沙盘里推演过百八十遍。她没评价范行的点子,反而把手里的双层机关食盒“咔哒”一声轻响,精准地墩在他那张被宣纸、笔、零碎材料铺满,堪称灾难现场的桌子上。
“吃饭。”
两个字,简洁有力,带着不容反驳的首席威严。
她放下手中灵动的竹节虫模型,指尖在食盒顶盖的某个节点轻轻一拂。盒盖像被无形的齿轮牵动,平稳无声地滑开。第一层,是整整齐齐摆放的几块热气腾腾、刀工完美的葱油饼(边缘焦脆度一致),一小碟碧油油的腌黄瓜(切口光滑如镜),还有两个剥好壳的白煮机关鹌鹑蛋(蛋白光洁无瑕)。第二层,则是一大碗泛着清淡光泽的……清水嫩豆腐,上面点缀着细细的虾皮。
“喏,卤水点的,试试弹性。” 林婉儿用眼神示意了下那碗豆腐,嘴角弯起一个极淡、却让范行后颈皮莫名一紧的弧度,精准切题。
范行的注意力瞬间被食物香气拉回,胃里空空如也的警报盖过了研究经费的哀鸣。他嘿嘿一笑,抄起筷子就想直奔色泽诱人的葱油饼:“还是婉儿疼……”
“急什么?” 林婉儿的动作更快,那支簪子似的墨线笔不知何时已出现在手中,精准地点在范行探出的手腕穴位上。力道不大,却带着奇妙的震感,让他整条胳膊如同被定了型,筷子尖停在距离葱油饼毫厘之处。
“说说你的竹子碎裂模型。” 她收回墨线笔,好整以暇地拿起自己面前的小碗,优雅地舀了半勺豆腐,眼神重新变回专注的计算模式,“受力分析呢?静载、动载、疲劳断裂阈值、抗弯强度分布图?热胀冷缩系数与竹子生长纹理方向的耦合影响?用竹青还是竹黄?湿料还是干料?” 她语速并不快,但每个问题都精准地敲在范行那略显粗糙的构想环节上。
随着她一个个问题抛出,那双灵动的黑眸仿佛有无数虚拟的力学公式和数据流在跳跃。
范行看着眼前色泽美妙的饭菜,再听着这堪比顶级算师弹指的精密质问,饿得眼冒金星之余又被问得抓耳挠腮:“呃……那个……婉儿,理论还要完善嘛……主要是材料成本!竹子便宜啊!师父今天又训我了,刚消散!特别强调‘节用’!” 他赶紧搬出师父做靠山,顺便眼巴巴地瞅了一眼那碗被称为“卤水点豆腐”的道具。
“‘节用’?” 林婉儿轻笑一声,咽下那口豆腐,“所以墨翟祖师的分身刚散,你这脑子就飞到竹子翅膀上去了?抄完三百遍《经说》了吗?”
她终于大发慈悲,筷子轻轻拨了下那碗清水豆腐。白嫩的豆腐微微一晃,极其弹韧地又恢复了原状:“成本优化不只是材料单价。断裂导致试飞失败率高,返工成本、时间成本、浪费的人力墨力,都是支出。真正的节用,是效率。喏,像这种卤水点豆腐,”她敲了敲碗边,“精准控制温度、浓度、时间,一步到位,成品稳定度高,损耗低,才叫‘无额外支出,善’。”
她话风一转,用筷子夹起范行面前碟子里的一块葱油饼——动作优雅,却带着一种庖丁解牛般的技术感——“你熔掉十二座鼎炼机关翼,就像非要用猪板油炼的极品热油来炸这张饼,成本爆炸,效果却不比素油稳定耐高温的好。”
精准的打脸,引经据典,紧扣主题。
范行被怼得哑口无言,偏偏句句在理,还句句戳他肺管子。他看着眼前葱油饼散发的烟火气,再看看林婉儿筷子尖夹着的“昂贵比喻”,又瞥见那碗“效率典范”的清水豆腐,顿时蔫得像块被卤水凝固失败的豆花。
“行行行,首席大人说得对……” 范行垂头丧气,“节用…效率…精准控制…” 他哀怨地扒拉了一下自己的清水嫩豆腐,小声咕哝:“……效率高是好,那豆腐也得多给点葱花肉末提鲜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