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注】成无己说:颈部拘强,是因为邪气结聚在胸中,胸膈结满,患者只能仰头而不能低头,所以出现颈部拘强的症状。
程知说:颈部拘强如同柔痉,是因为胸中邪气紧实,颈部常呈高昂之势,有类似柔痉的症状;然而痉病是全身的筋脉拘急,身体伸展强直,这里只是颈部拘强,原本并非痉病,借柔痉来验证胸邪十分紧逼。
汪琥说:“下之则和”,是说邪气实邪去除后,胸中调和,颈部自然就会舒展。如果不提及“如柔痉”,恐怕医生会认为是太阳经的风寒之邪未解,反而怀疑应当使用发汗的药物。却不知道虽然颈部拘强,但表证已经解除,里证十分急迫,治疗方法应当是攻下。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炒制)、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掉皮和尖,炒至黑色)
以上四味药,先将大黄、葶苈子捣细过筛,再加入杏仁、芒硝,一起研磨成脂膏状,与之前的药散混合均匀。取像弹丸一样大小的药丸一枚,另外将甘遂末一钱匕捣碎,加入白蜜二合、水二升,煮至剩下一升,一次温服,过一夜就会泻下。如果没有泻下,就再次服用,以泻下为有效。服药期间的禁忌按照常规用药方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注释】对于结胸症,如果脉象大,这表明是胃腑实证,意味着热邪结聚已经坚实,此时才可以攻下,攻下之后病就会痊愈。如今脉象浮大,说明病邪还在表,可知热邪结聚尚未坚实,所以不可攻下。如果误行攻下,未尽的表邪就会再次乘虚进入里,一误再误,邪气更加结聚,病情愈发深重,正气越发虚弱,就会导致死亡。
【集注】张兼善说:结胸症本是可攻下的病症,但如果脉象浮大,说明心下虽然结聚,但表邪还很多,攻下会使里气更虚,外邪又重新聚集,就会导致死亡。
程知说:结胸症也有不可攻下的情况,应当审察脉象来进行治疗。结胸是邪气结聚在上焦部位,若寸脉浮,关脉沉或者沉紧,就表明病在里,可以攻下。如果脉象浮大,那么邪气还在表,攻下会使邪气更加结聚,所以会导致死亡。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注释】结胸证悉具,是说胃脘部坚硬胀满而且疼痛,邪气结聚在膈的上下部位。所谓“悉具”,是指胸部以下、小腹部以上,左右两胁,无不坚硬胀满且疼痛。这种情况比一般的大结胸症更为严重,此时应当赶紧攻下,或许还有生机;如果再拖延,必然会导致邪气强盛而正气衰弱,形体与真气相互分离,出现烦躁不安,此时攻下也会死,不攻下也会死。
【集注】方有执说:结胸证全部症状都具备,本来就预示着死亡。如果再加上烦躁,即便不再攻下,也预示着死亡。
程应旄说:结胸症,胡乱攻下不行,错过攻下时机也不行。关键在于把握合适的时机,那么去除邪气就是在扶正。
魏荔彤说:这一条是承接上条脉象出现浮大而言。必须是结胸证症状都具备,脉象又兼见浮大,并且伴有烦躁,才可以推断其死亡。不然的话,烦躁也只是结胸症中的一个症状,怎么能马上说会死呢!
有人问:病症有结胸和脏结,它们的症状是怎样的呢?答:按压时有痛感,寸部脉象浮,关部脉象沉,这种情况叫做结胸。什么是脏结呢?答:症状类似结胸,但饮食如常,还时常腹泻,寸部脉象浮,关部脉象细小沉紧,这种情况叫做脏结。如果舌头上有白色滑腻的舌苔,就比较难治。
【注释】邪气结聚在三阳经,称为结胸;邪气结聚在三阴经,称为脏结。两者都是误下之后,邪气乘虚进入体内所导致的,但它们的脉象与症状表现有所不同。胃脘部坚硬胀满且按压疼痛,这是结胸症的症状。寸脉浮、关脉沉,这是结胸证的脉象。寸脉浮主胸部、主表,关脉沉主胃腑、主里,由此可知邪气是从胸部体表陷入胃腑而形成结聚。症状类似结胸,饮食如常,还时常腹泻,这是脏结证的症状。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这是脏结证的脉象。细小沉紧的脉象主脏结寒痛,可知邪气是从胸部体表陷入脏腑而形成结聚。脏结虽然也有坚硬胀满疼痛的症状,类似结胸,但结胸病属于里气壅塞,必然不能正常饮食;脏结病属于里气空虚,所以饮食如常。结胸属于实热证,所以坚硬疼痛、不大便,脉象沉实有力;脏结属于虚寒证,所以坚硬疼痛、腹泻,脉象细紧。舌头上有白色滑腻的舌苔,可知胸中没有热邪。脏结属于阴邪,出现这种舌苔属于顺症,还可以用理中汤之类的方剂温阳散寒。结胸属于阳邪,出现这种舌苔属于逆症,不能用攻下之法,所以比较难治。
【集注】成无己说:气机应当通畅,因为气机阻塞所以疼痛。邪气结聚在阳分,那么阴气就不能向下通行;邪气结聚在阴分,那么阳气就不能向上通行,所以知道这两种情况,按压时都会出现疼痛、坚硬的症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