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后想要呕吐,这种情况如果属于阳明经病症,可用吴茱萸汤主治。如果服用吴茱萸汤后呕吐反而加剧,这表明病变属于上焦。
【注释】进食后想要呕吐,若属于阳明经病证,是因为胃主受纳,如今胃中虚寒,不能容纳谷物,所以想要呕吐。用吴茱萸汤来温补中焦、降逆止呕就可以。如果服用吴茱萸汤后呕吐反而加剧,这肯定不是中焦阳明经的里寒证,而是上焦太阳经的表热证。吴茱萸气味都属温热,与上焦表热的病情不相符,所以呕吐反而加剧。治疗应当依照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吐的治疗原则,适宜用葛根加半夏汤。
【集注】方有执说:进食后想要呕吐,是胃寒的表现,所以说属于阳明经病证,这与恶寒、呕逆的病症不同。上焦,指的是以膈以上的部位。
病人脉象数,数脉主热,本应消食易饥,然而反而呕吐,这是因为发汗使阳气衰微,膈间气虚,所以脉象才表现为数。这种数脉是外来的虚热导致,并非胃中实热,因为胃中虚寒,所以呕吐。
【注释】病人脉象数,数脉通常表示有热,那么就应该消食易饥,现在进食却反而呕吐,这是因为见到身热脉数,错误地认为是表热而发汗,从而使病人阳气衰微,膈间气虚。却不知这个脉象的数,是外邪客热导致的数,并非胃中实热的数。病人不能消化谷物食物反而呕吐,是因为胃中本来就虚寒。
【集注】程知说:这是说发汗后脉象数且呕吐食物,应当考虑是胃阳虚。阳气在胸中受气,发汗过多,使阳气衰微,膈间气虚,虚热向外浮越,所以脉象数。这种外来的虚热不能消化谷物而导致呕吐,应当归咎于胃中虚寒。如果因为脉象数就用清胃的药物,那就错了。
程应旄说:见到数脉却反而呕吐,数脉虽是热脉,但如果无力就是虚脉,膈间气虚,虚阳客于上焦,不能向下温暖中焦,所以导致胃中虚寒。热是外来的虚热,寒是真正的虚寒,追究根源,只是因为发汗使阳气衰微。既然如此,阳气是多么珍贵,怎么能错误地发汗呢?
阳明病,若不能进食,攻下其热邪必然会导致哕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胃中虚寒的缘故,由于患者本来就体质虚弱,攻下热邪就一定会引发哕逆。
【注释】阳明病出现不能进食,是因为中焦有寒,即便有脉数这种外来虚热的表现,上一条已经告诫不可发汗,这里又说也不可攻下。如果攻下热邪,就会损伤胃阳,也必然会引发哕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外来虚热虽然消除,但胃也变得虚寒了。因为患者本来就胃虚,所以攻下热邪必然会导致哕逆。哕,就是干呕。
【集注】方有执说:攻下热邪用的都是寒凉药物,所以知道必然会导致哕逆。胃中虚是就不能进食而言,这也是告诫医者要谨慎。
林澜说:阳明病出现谵语、潮热且不能进食的,可攻下,这是因为有燥屎在体内。但也有因胃中虚寒而不能进食的情况,必须仔细辨别,不能一见到不能进食就当作实症。如果误攻下,热邪虽去但哕逆就会发作。既然如此,怎么能一概认为阳明病都适宜攻下呢!
如果胃中虚寒,不能进食,饮水就会导致哕逆。
【注释】这是承接上条,说明即便不攻下也会出现哕逆的道理。如果患者胃中虚寒,不能进食,即便不攻下热邪,饮水也会导致哕逆,这是因为胃中已经虚寒,又摄入冷水,所以会哕逆,适宜用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温胃降逆就可以。
【集注】喻昌说:表热里寒,治法应当先救治里寒,在太阳经病中也会用四逆汤,在阳明经病中就更不用说了。这一条比上一条虚寒的情况更严重,所以不但攻下热邪必然会导致哕逆,即便饮水也会哕逆。
汪琥说:如果胃中虚寒不能进食,饮水后水寒之气相互搏结,气逆向上也会导致哕逆,治法应当大温胃阳。
趺阳脉浮,浮脉主虚,虚浮之脉相互并见,所以会导致气噎,这是说胃气虚竭。脉象滑也会导致哕逆,这是医生的过错,误将虚症当作实症来治疗,本应滋养空虚的正气,却逼迫血液妄行。如果趺阳脉浮,且鼻中干燥,必然会出现鼻出血。
【注释】误攻下或饮用冷水,都可能导致气噎,确实如此。现在趺阳胃脉浮而不大,无力且虚,这是胃虚与邪气相互搏结,即便不误攻下或饮用冷水,也会导致气噎。如果趺阳胃脉滑而出现哕逆,这是热气壅塞郁滞导致的气噎,并非胃气虚竭导致的气噎,医生为何要将虚症当作实症来治疗,从而给自己招致过错呢!如果趺阳胃脉浮且鼻中干燥,这表明热邪侵入血分,血分有热逼迫血液妄行,必然会出现鼻出血。世上有人将哕逆当作呃逆,其实哕就是干呕,因为它有哕哕的声音,所以又叫哕。观察现在患呃逆的人,饮用冷水后,气从脐下向上冲,出口时发出格儿格儿的声音。声音悠长且有时能停止的,属于实症,可治;声音短促且不停的,属于虚证,难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