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出现下利、便脓血的症状,用桃花汤主治。
【注释】少阴病各种下利症状,使用温药治疗,是因为其证候属于虚寒。这里少阴病下利便脓血,是热邪损伤了营血,但不直接使用苦寒药物,是因为时间久了,热随着血液流失,肾脏受到病邪侵袭,关门不固,所以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可以用针刺治疗。
【注释】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用桃花汤治疗后仍不停止,这是热邪瘀滞在阴分,就可以针刺少阴本经的穴位,以泄除邪热,热邪去除后脓血自然就会停止。
【集注】张璐说:先出现长时间下痢,而后便脓血,就用桃花汤。如果不是先下利,而是一开始就下利便脓血,就可以针刺经穴。如果针刺经穴后病没有痊愈,就应当用白头翁汤治疗;假如还出现咽干心烦、不能入眠的症状,那么使用黄连阿胶汤才是合适的。
林澜说:针刺是为了泻除经气并使其通畅。下利便脓血,既然已经用桃花汤主治,这里又说可以针刺,就如同痞证下利不止,又用五苓散利小便,以补救石脂、禹余粮的不足;所以这里的针刺,也是为了辅助桃花汤力所不及的地方。
少阴病,得病二三日,出现口燥咽干的症状,应当急下,适宜用大承气汤。
【注释】病邪传到少阴经二三日,就出现口燥咽干的症状,必然是这个人平素胃火旺盛,肾水素亏,应当用大承气汤,急速泻除胃火以救肾水。如果再拖延时间,肾水枯竭,真阴必然消亡,即使再泻下也来不及了。
【集注】成无己说:用大承气汤急下,来保全肾水,这是为什么呢?经典说:三阴经受病,已经传入腑的,可以用下法治疗。那么上条所说的少阴病就是入腑的证候,少阴的邪热已经转属到腑,胃腑实热,消耗灼伤肾水,所以出现口燥咽干,用大承气汤泻除腑实,实热自然就会消除。而且少阴的脏是肾,属水,胃腑属土,泻土就是为了救水。
方有执说:口燥咽干,是因为少阴的经脉循行经过喉咙、挟于舌本,邪热客于其经脉,肾水因此枯竭。然而水干则土燥,土燥则水更干,所以要急于泻下。
张璐说:按少阴急下的三个证候,一个属于传经热邪亢盛到极点,一个属于热邪转入胃腑,一个属于温热病发于少阴,都是刻不容缓的证候。所以应当急救将要断绝的肾水,与阳明急下的三个方法,同出一源而有所不同。
汪琥说:少阴病得病二三日,不是刚得病二三日就口燥咽干,而是说少阴口燥咽干这种病,已经得了二三日了。
少阴病,自行下利,泻出的是清水,颜色纯青,心下必定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下,适宜用大承气汤。
【注释】少阴病,自行下利清水,是说下利没有糟粕。颜色纯青,是说所泻下的都是污水。泻下没有糟粕,全是污水,这属于少阴实热证。所以心下必定疼痛,口燥咽干,这无疑是少阴急下的证候,所以应当急下,适宜用大承气汤。
【集注】程知说:阳邪热结,口必然干燥;如果是阴邪,口中和而不干燥。所以应当急下以救阴。
沈明宗说:病邪传至阳明,一定要等到大便坚硬才攻下,这是为了不损伤胃中的津液。这里下利清水,是因为少阴邪热炽盛,逼迫胃中的津液,顷刻之间病情已经危急,不得不采用通下的方法;通过通下以急速夺取邪热,来挽救胃肾将要绝亡的阴液。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的,应当急下,适宜用大承气汤。
【注释】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大概是因为这个人阳气素来旺盛,胃中有宿食的缘故。所以传变的邪气已经进入少阴,又转属阳明,形成胃实的证候,所以适宜用大承气汤急下。
【集注】张璐说:少阴的证候,下痢的最多,虚寒证就下痢清谷,虚热证就下痢脓血,所以大多使用温补的方法来治疗传经之邪。阳邪内结,就下痢纯清水;温热病,就下利并伴有心烦口渴,都适宜采用下法以清热。这里因为六七日不大便而且腹胀,可见邪热转归阳明,形成胃实的证候,所以适宜急下。
少阴中风,脉象阳微阴浮的,是将要痊愈的表现。
【注释】少阴中风的脉象,如果见到阳浮阴弱,这是风邪传入少阴,那么病势正盛,不容易说将要痊愈。现在阳脉反而微弱,阴脉反而浮起,阳脉微弱表示外邪消散、表气调和,阴脉浮起表示里气强盛、邪气外出,所以是将要痊愈的表现。
少阴病欲解的时间,从子时到寅时(对应的时间是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5点)。
【注释】子、丑、寅时(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5点),是阳气逐渐生长的时段,病在少阴而在阳气生长的时候解除,这就是所谓的阳进则阴退,阴得到阳气而邪气自然解除。从这里可以看出少阴病所重视的在于真阳。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