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在伤寒太阳病篇章中,有汗出但表证未和,小便不利的情况;在这一条中,伤寒表证未解,手足厥冷且心下悸动。这两种病症都使用茯苓甘草汤,是因为二者虽然症状表现不同,但体内无热、表证未和、停水的情况是相同的。所以一个用它来调和营卫以利水,一个用它来解表通阳以利水,都是可行的。这个病症虽然没有明确说小便不利,但小便不利的意思自在其中,如果小便通畅,那么水就不会停聚,而厥冷、心悸就属于阴寒病症了,难道还适合发表利水的治法吗?
【集注】方有执说:《金匮要略》中说:水停留在心下,严重时就会心悸,这表明心悸是因为水邪过盛,而厥冷是因为寒邪过盛。寒无形而水有形,水邪去除则寒邪也会消散,厥冷也会痊愈,水进入胃中,是因为水能够渗湿于土。
喻昌说:在太阳病篇章中,饮水过多的人,心下必然会悸动,所以这里手足厥冷且心下悸动,明显是饮水过多导致的。所以趁着水液还没有浸渍入胃,先用茯苓甘草汤治水,以清除导致下利的根源,然后再治疗手足厥冷,这样才不至于使厥冷与下利相互影响。
程应旄说:因为水停而导致寒邪内生,进而出现手足厥冷的病症,其验证的症状就是心下悸动。厥阴病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消渴饮水过多导致的,水是根本原因,寒是外在表现。不先治水而先治厥冷,并且要防止水液浸渍入胃,怎么敢轻易攻下呢?
汪琥说:手足厥冷且心下悸动,明显是因为饮水过多,寒饮停留在心下,胸中之阳气不能向四周布散,所以出现厥冷,这与外来的寒邪不同,所以治法应当先治水,必须给予茯苓甘草汤,而治疗厥冷的方法也包含在其中了。因为水邪去除,厥冷自然就会消除。否则,就是说如果不治疗水邪,那么水液浸渍入胃,必然会导致下痢。
吴人驹说:人体气脉的流行,如果不遵循正常的通道,就会出现悖逆,称之为厥。但厥症有痰厥、实厥、寒厥、热厥、气厥、水厥等不同类型,这里是因水邪导致的厥症。水邪之气不沿着正常的通道运行,那么水的寒气就会向上侵犯心脏而导致心悸,所以治水就是为了消除心悸,同时厥冷也会恢复。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水邪严重时,就像土地被水浸湿,从而导致下痢。
伤寒病,脉象微弱且手足厥冷,到了七八天,全身肌肤都寒冷,患者躁动不安,没有片刻安宁的时候,这是脏厥,并非蛔厥。蛔厥的患者,应当会吐出蛔虫。现在患病的人,安静时而又会不时烦躁,这是因为内脏虚寒。蛔虫向上进入膈中,所以会烦躁,过一会儿又会停止,进食后呕吐,又出现烦躁,是因为蛔虫闻到食物的气味而出动,患者就会自行吐出蛔虫。蛔厥用乌梅丸治疗,乌梅丸也可治疗久痢。
【按语】这里“此为脏寒”的“此”字,应当是“非”字。如果是“此”字,那就成了脏厥,与辨别蛔厥的文意不符。
【注释】首条总论厥阴经阳邪化热的情况,此条详细辨析厥阴经阴邪化寒,以明确脏厥与蛔厥的不同,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伤寒病脉象微弱且手足厥冷,这是厥阴经的脉证。到了七八天,手足厥冷没有缓解,并且全身肌肤都寒冷,躁动不安,没有片刻安宁的时候,这是厥阴经阳气虚弱、阴寒过盛的脏厥,并非阴阳错杂的蛔厥。如果是蛔厥,患者应当会吐出蛔虫。现在患病的人安静时而又会不时烦躁,不像脏厥那样躁动不安没有片刻安宁,由此可知这不是因为内脏虚寒导致的躁扰,而是蛔虫向上进入膈中,所以其烦躁过一会儿就会停止。进食后呕吐又烦躁,是因为蛔虫闻到食物的气味而出动,所以又烦躁。进食后蛔虫扰动导致呕吐,蛔虫随着呕吐而出,所以说患者会自行吐出蛔虫。蛔厥用乌梅丸治疗,乌梅丸也可治疗久痢,是因为这个方剂的性味酸苦辛温,寒热并用,能够解除阴阳错杂、寒热混淆的邪气。脏厥,适宜用吴茱萸汤。若兼见少阴经症状,适宜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附子汤等,临床医生可酌情选用。
【集注】方有执说:“脉微而厥”,是总体而言。“肤冷”,是说不只是手足寒冷,由此可见阳气内陷。“脏厥”,是说病邪不在经络而在脏腑。
喻昌说:脉象微弱且手足厥冷,那么阳气衰微就可以知道了,但此时还不能确定是脏厥还是蛔厥。只有肌肤寒冷且躁动不安,没有片刻安宁的时候,才是脏厥。脏厥用四逆汤及艾灸的方法治疗,如果厥冷不能恢复,就会死亡。如果是蛔厥,就会时而厥冷时而烦躁,并非必死之症,但如果因此导致胃气衰败,就会死亡。
程知说:这里是说厥症有脏厥和蛔厥的区别。脏厥,是肾脏阳气不能运行;蛔厥,是手足冷且吐出蛔虫,是胃腑阳气不能运行。蛔厥,蛔虫活动时就会烦躁,且有安静的时候,不像脏厥那样躁扰不安没有片刻安宁。这是胃阳的病症,与肾阳无关,所以虽然都有厥冷,但症状不同。
程应旄说:脉象微弱且手足厥冷,这是纯阴的脉象表现;七八天肌肤寒冷,这是无阳的形体表现。阴寒至极就会出现躁动,没有片刻安宁的时候,这自然是少阴经的脏厥,属于不治之症,厥阴经没有这种情况。至于吐蛔,是厥阴经的本证,那么蛔厥可以与阴阳不相顺接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使用乌梅丸名为安蛔,实际上是安胃,并且可治疗久利,由此可见阴阳不相顺接,出现厥冷而下利的病症,都可以用这个方剂概括治疗。
林澜说:阳证的烦与阴证的躁,烦较轻而躁较重,对于脏厥说躁,对于蛔厥说烦,已经体现出病情安危的差异。脏厥,是阳气将要虚脱,脏腑之气将要断绝而相互争扰,所以脏厥是死症;如果是蛔厥,是脏腑虚寒,但还不至于断绝。脏腑虚寒,蛔虫就不能安于其所在之处而活动,脏腑气虚,蛔虫就会因寻求食物而出动,所以蛔厥的症状必然是吐出蛔虫。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