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脉象看似正常,却呈现虚弱细微的,容易出现盗汗症状。
【按语】这部分脉和证不相符,肯定有脱漏缺失的内容,所以不做解释。
脉象沉、小、迟,称为脱气。这类人快速行走就会气喘吁吁,手足发凉,腹部胀满,严重的还会出现溏泄,食物不能消化。
【注释】脉象沉、细、迟,表明阳气极为虚弱,所以称为脱气。脱气,是说胸中的大气虚少,不足以供给气息活动所用,因此快速行走就气喘吁吁。阳气虚弱就会生寒,寒邪在体外强盛,四肢末端得不到温煦,所以手足逆冷。寒邪在体内强盛,所以腹部胀满、溏泄,食物不消化。
【集注】徐彬说:脉象沉、小、迟,阳气衰弱是无疑的。沉、小、迟三种脉象同时出现,表明阳气完全亏虚,所以称为脱气。身体就像空壳,快速行走就会气竭而气喘吁吁,四肢没有阳气就会寒冷,腹中没有阳气就会胀满,严重的话胃虚到极点就会溏泄,脾虚到极点就会食物不消化。
李彣说:这是脾、肺、肾三条经脉都患病。肺主气,气属阳,沉、小、迟都是阳气虚衰的脉象,所以称为脱气。快速行走就气喘吁吁,因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是生气的根源,呼吸的门户,如果真元耗损,那么气虚不能接续气息,肺没有气可呼出,肾没有气可收纳,所以气喘吁吁,这是肺和肾的病症。另外,脾主四肢,四肢是诸阳的根本。手足逆冷,是因为阳虚不能温煦四肢末端。腹部胀满,是因为脾经进入腹部,气虚导致中焦胀满。溏泄、食物不消化,这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多见水粪杂下、完谷不化的泄泻症状。
脉象弦而且大,弦脉意味着阳气衰减,大脉类似芤脉(芤脉中空,似葱管),衰减表示寒邪,芤脉表示体虚,虚寒相互结合,这种脉象称为革脉。妇人出现这种脉象会有流产、崩漏的情况,男子出现这种脉象会有失血、遗精的情况。
【注释】详细内容在《伤寒论·辨脉法》中,这里不再解释。
脉象呈现芤、动、微、紧等各种虚劳脉象,男子会有遗精症状,女子会有梦中性交现象,可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
【注释】脉象呈现芤、动、微、紧等各种脉象,是就虚劳的各种脉象而言,并非说芤、动、微、紧仅仅主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的症状。综合列举男女失精之类的病症,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是为了调和阴阳、营卫,同时固涩精液。
【集注】徐彬说:遗精的人,脉象也不一致,如果出现芤、动、微、紧等脉象,表明男子因为虚阴挟火而遗精,女子因为虚阴挟火而梦交。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主治,是因为阴虚的人,一般应当补肾,所以用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生姜、大枣调和中焦,龙骨、牡蛎固精。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以上七味药,加入七升水,煮至剩下三升,分三次温服。
出现烦热,咽干口燥的症状,用小建中汤治疗。
【注释】所说的虚劳等等,是概括虚劳的各种症状而言,并非说虚劳的症状仅止于此,所以下文有“诸不足”的说法。都用小建中汤主治,是想稍微调补恢复中焦虚弱之意,连同下面六节,都是论述虚劳,各自有主治的方剂。
小建中汤方剂:
桂枝(三两) 甘草(三两,炙烤)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胶饴(一升)
以上六味药,加入七升水,煮至剩下三升,去掉药渣,加入胶饴,再用小火慢慢消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呕吐的患者不可使用建中汤,因为它味道甜。
虚劳出现里急,各种虚损不足的情况,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注释】所说的虚劳里急各种虚损不足,也是概括上一条所说的各种虚损不足症状。黄芪建中汤,可调补恢复中焦和全身的虚弱,并非单指治疗里急这一种症状。桂枝龙骨牡蛎汤,就是桂枝汤加上龙骨、牡蛎。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加上胶饴。黄芪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加上胶饴、黄芪。因此曾经由此想到,仲景用一个桂枝汤进行加减变化,应用如此广泛。为什么后世一见到桂枝,就认为是治疗伤寒发汗的方剂,这是只知道仲景用桂枝汤治疗伤寒,却不知道仲景用桂枝汤治疗虚劳。如果明白桂枝汤治疗虚劳的意义,就掌握仲景的医学心法了。因为桂枝汤是辛甘温热的方剂,如果喝粥并盖上被子使身体出汗,就能发散营卫之气以驱逐外邪,这就是《内经》所说:辛甘之味有发散作用属阳,所以是以辛味为主;如果加上龙骨、牡蛎、胶饴、黄芪,就能补养固护体内和体表以治疗虚劳,这就是《内经》所说:劳损的人要用温药,用甘味药来调养,所以是以温性和甘味为主。由此推论,各种药物的性味和功能,通过加减变化,其奇妙之处无穷无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