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呼气加上一次吸气,合称为一息。在一息之间,脉搏跳动四次,这是脉象平和的标准。若一息脉搏跳动五次,一般也无疾病,这是因为呼吸过程中有偶尔深长的太息。若一息脉搏跳动三次,称为迟脉,迟脉通常主寒症。若一息脉搏跳动六次,称为数脉,数脉通常主热证。脉搏跳动越迟缓,寒证越重;脉搏跳动越快速,热症越重。
【注释】医生在诊脉时要调匀自己的气息,自己一呼,患者脉搏跳动两次,自己一吸,患者脉搏也跳动两次,一呼一吸结束,脉搏跳动四次,这便是平和脉象的准则。然而为何一息脉搏跳动五次也无疾病呢?人的气息,时长时短,大概每连续三次呼吸,就会有一次深长的呼吸,连续五次呼吸,又会有一次深长呼吸,这种深长呼吸就叫做太息,就如同三年一闰月,五年再闰月一样。就是说脉象应以一息四次为正常,五次就属于太过;只有恰逢太息之时,才可说无疾病。这种呼吸的深长,并非脉搏跳动急促;如果不是太息之时,脉搏正好一息跳动四次。至于性格急躁的人,一息脉搏跳动五次属于正常脉象,不局限于太息的情况,因为性格急躁,脉象也会偏急。若一息之间脉搏仅跳动三次,就是迟缓而不及的表现;迟脉主要主寒性病证。若一息之间脉搏跳动六次,就是急促而太过的表现,数脉主要主热性病证。若一息之间脉搏仅跳动两次,甚至一次,那就越发迟缓,寒症也越发严重。若一息之间脉搏跳动七次,甚至八次、九次,那就越发快速,热证也越发严重。一息跳动一次、两次,或者八次、九次,都属于死脉。
明确了迟脉和数脉,还必须辨别浮沉脉象。通过浮沉、迟数脉象,可以分辨疾病是由内因还是外因引起。外因源于自然界,内因源于人体自身。自然界有阴阳变化,以及风雨晦明等不同气候。人体有喜、忧、怒、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
【注释】浮脉效法于天,用于诊察表证疾病,也就是外因导致的疾病。沉脉效法于地,用于诊察里证疾病,也就是内因导致的疾病。外因指的是自然界的六种邪气:风(风邪侵犯易引发四肢疾病)、寒(寒邪侵犯易引发阴寒内盛的疾病)、暑(暑邪侵犯易引发心脏疾病)、湿(湿邪侵犯易引发腹部疾病)、燥(燥邪侵犯易引发津液干涸的疾病)、火(火邪侵犯易引发阳热亢盛的疾病)。内因指的是人的七种情志:喜能伤心,怒能伤肝,忧思能伤脾,悲伤能伤肺,恐能伤肾,惊能伤心。
辨别了浮沉脉象,还应当明确滑涩脉象。涩脉表示血液运行滞涩不畅,滑脉表示气机壅滞。
【注释】以上六种脉象,是各种脉象的提纲。以浮沉来统括各种浮在上、沉在下的脉象部位,以迟数来统括各种一息三至、六至的脉象至数,以滑涩来统括各种脉体滑利流畅或滞涩的脉象形状。脉象种类虽多,但不是属于部位方面,就是属于至数方面,不是属于至数方面,就是属于形状方面,总之都离不开这六种脉象,所以这六种脉象是各种脉象的提纲。
浮脉是轻按于皮肤血脉就能察觉的脉象,沉脉是重按至筋骨才能感知的脉象,而肌肉所处位置在皮肤与筋骨之间,所以可候察居于中间状态的脉象,这是脉象按部位进行统属归类的方法。
【注释】轻轻按在皮肤血脉位置就能获取的脉象,就称为浮脉。重按到筋骨位置才得到的脉象,就称为沉脉。这是依据脉象在上(浮)、下(沉)不同部位而命名的。凡是因部位不同而得名的脉象,都可统属于浮沉这两大类,所以说“部位统属”。心肺之脉都属浮脉,轻按在皮毛位置获取的脉象,是肺的浮脉特征;稍重按在血脉位置获取的脉象,是心的浮脉特征。所以说浮脉是皮脉。肝肾之脉都属沉脉,平按至筋的位置获取的脉象,是肝的沉脉特征;重按至骨的位置获取的脉象,是肾的沉脉特征。所以说沉脉是筋骨之脉。肌肉处于浮取(皮肤血脉)与沉取(筋骨)的中间位置,所以说它候察中间状态的脉象。
浮取脉象且无力,这种脉象叫做濡脉;沉取脉象且无力,这种脉象叫做弱脉;沉取脉象且极其有力,这种脉象叫做牢脉;浮取脉象且极其有力,这种脉象叫做革脉。
【注释】脉象轻取即得且按之无力,这就是濡脉;脉象重按才得且按之无力,这就是弱脉;脉象轻取即得且按之力量很强,这就是革脉;脉象重按才得且按之力量很强,这就是牢脉。
寸、关、尺三部脉象都有力,这种脉象叫做实脉。寸、关、尺三部脉象都无力,这种脉象叫做虚脉。
【注释】在寸、关、尺三部,无论是浮取、中取还是沉取,脉象都呈现有力的状态,就称为实脉。而寸、关、尺三部,无论浮取、中取还是沉取,脉象都表现为无力,就称为虚脉。
寸、关、尺三部脉象都无力,并且按下去感觉脉体细小,似有似无,这种脉象就可以判定为微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