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锡丹
黑锡上盛下虚冷,精竭阳虚火上攻,上壅头痛痰气逆,下漏浊带白淫精,骨脂茴香葫芦巴,肉蔻桂附木金樱,沉香阳起巴戟肉,硫铅法结要研明。
【注释】赤白带下(女性阴道流出夹杂赤色与白色的异常分泌物)若属于虚寒病症,以及因虚阳向上攻冲,导致头痛、气喘咳嗽、痰涎壅盛、气机上逆等情况,都适宜使用黑锡丹。黑锡丹的药物组成包括补骨脂、小茴香、葫芦巴、肉豆蔻、附子、肉桂、木香、金樱子、沉香、阳起石、巴戟天、硫黄、黑铅。
痰饮总括
阴气旺盛形成饮,阳气旺盛产生痰。浓稠浑浊的是热痰,泡沫清稀的是寒痰。燥痰量少且粘连,难以咳出;湿痰量多容易咳出;风痰会引发抽搐眩晕。胸膈满闷、呕吐的是伏饮;气喘咳嗽、面部浮肿、难以平卧的是支饮。饮邪流注到四肢,会出现身体疼痛,这叫溢饮;咳嗽牵引胁部疼痛,称为悬饮。素来痰饮旺盛如今突然消瘦,肠道间有水液漉漉作响,这是狭义痰饮。饮邪停留在肺胸,会气喘短促、口渴;停留在心下,会出现心悸、背心发冷。
【注释】饮的质地清稀,所以属阴盛;痰的质地浓稠浑浊,所以属阳盛。浓稠浑浊的痰,属于热痰,与心有关。泡沫清稀的痰,属于寒痰,与肾有关。痰量少且粘连难以咳出,是燥痰,与肺有关。痰量多且容易咳出,是湿痰,与脾有关。抽搐眩晕,是风痰,与肝有关。胸膈之上痰满,呕吐痰涎,这是饮邪停留在膈间,叫做伏饮。气喘咳嗽、面部浮肿不能平卧,这是饮邪停留在肺,叫做支饮。
饮邪流窜到四肢,会使得身体沉重且疼痛,这种饮邪在体内流动留滞于四肢的情况,被称作溢饮。咳嗽时牵引胁部产生疼痛,这是饮邪留聚在胁下,叫做悬饮。向来身体肥胖壮实如今却变得消瘦,并且能听到漉漉的声响,就像水在肠间流动,这是饮邪留积在肠胃,名为痰饮。大凡饮邪留滞在胸肺部位,就会出现气喘、胸满、呼吸短促以及口渴的症状。要是饮邪留滞在膈下,就会有心下悸动,或者背心感觉寒冷的现象。
二陈汤 燥痰汤
诸痰橘半茯苓草,惟有燥者不相当,风加南星白附子,热加芩连寒桂姜,气合四七郁香附,虚入参术湿入苍;燥芩旋海天冬橘,风消枳桔贝蒌霜。
【注释】这里所说的“诸痰”,指的是各种类型的痰证,一般都适宜用二陈汤来治疗。二陈汤的药物组成是橘红、半夏、茯苓、甘草。由于方中含有茯苓和半夏,其药性过于渗湿干燥,所以对于燥痰并不适用。依据二陈汤原方,若是风痰证,可加南星、白附子;热痰证,加黄芩、黄连;寒痰证,加干姜、肉桂;气痰证,加厚朴、苏叶,这样就与四七汤合方了;若是因为气郁而生痰,加香附;若是气虚且有痰,加人参、白术,这就成了六君子汤;湿痰证,加苍术。而燥痰证适宜用燥痰汤,其药物组成包括枯黄芩、旋覆花、海石、天冬、橘红、风化芒硝、枳壳、桔梗、贝母、瓜蒌霜。
茯苓指迷丸
茯苓风消枳壳半,痰饮平剂指迷丸,寒实瓜蒂透罗治,热实大陷小胃丹。
【注释】指迷丸,是治疗各种痰饮病症的平和方剂,其药物组成为茯苓、风化芒硝、枳壳、半夏。对于寒实证型的痰饮,可使用瓜蒂散以催吐之法治疗,或者用透罗丹以泻下之法治疗。而对于热实证型的痰饮,若病在膈上,宜用大陷胸汤或大陷胸丸;若病在三焦部位,则用小胃丹进行攻逐治疗。
半夏茯苓汤加丁香汤 越婢加术汤
流饮控涎苓桂治,伏饮神佑半苓丁,支饮葶苈悬十枣,溢饮越术小青龙。
【注释】留饮,指的是各种饮邪留滞在人体上下、内外各处的病症。对于实证的留饮,使用控涎丹来攻逐饮邪;对于虚证的留饮,则用苓桂术甘汤来温化饮邪。伏饮若为实症,使用神佑丸治疗;若为虚证,采用半夏三钱、茯苓二钱、丁香一钱、生姜三钱,煎服来治疗,这就是在半夏茯苓汤的基础上加了丁香。支饮病症,用葶苈大枣汤治疗。悬饮病症,用十枣汤治疗。溢饮若伴有热象,用越婢加术汤治疗,其药物组成是在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的基础上加上苍术;若伴有寒象,则用小青龙汤治疗。
咳嗽总括
发出声音没有痰液称为咳,有痰液而无声音称为嗽,声音与痰液都有则称为咳嗽。虽说五脏六腑的病变都能导致咳嗽,但关键在于病邪聚集于胃,并与肺密切相关。胃内浊气产生、脾脏湿气重,是产生痰液引发嗽的根本;肺失去清肃功能,是导致咳的原因。咳嗽可由风寒、火邪郁积、燥邪、痰饮,以及体内积热、虚寒,久病劳损等因素引发。
【注释】发出声音没有痰液称为咳,有痰液而无声音称为嗽,声音与痰液都有则称为咳嗽。《内经》虽说五脏六腑的病变都能使人咳嗽,但关键要点在于病邪汇聚于胃,并与肺密切相关。因为胃内浊气产生,那么胃所游溢输送的精气,以及脾脏因湿邪输送到肺的津液都无法保持清润纯净,水谷精微变得浑浊,难以向四方布散,这是产生痰液的根本,是引发嗽的根源。肺位于胸中,主司气机且功能清肃。或是受到风寒等外邪侵袭,或是痰热在体内干扰肺的清肃功能,导致肺失去正常的下降气机的功能,进而因气上逆而引发咳嗽。“久劳成”指久病咳嗽不止,损伤肺气形成劳嗽之症。
参苏饮 芎苏饮 香苏饮 茯苓补心汤
参苏感冒邪伤肺,热寒咳嗽嚏痰涎,气虚用参实减去,二陈枳桔葛苏前,头痛加芎喘加杏,芩因热入麻干寒,虚劳胎产有是证,补心四物量抽添。
【注释】参苏饮,用于治疗因感冒风寒而损伤肺脏,出现咳嗽、打喷嚏、吐出痰涎,伴有发热、怕冷等症状。其药物组成为人参、苏叶、橘红、半夏、茯苓、甘草、枳壳、桔梗、前胡、葛根。如果患者形体虚弱、正气不足,就一定要使用人参;若患者形体壮实、正气强盛,那么可以减去人参。倘若患者有头痛症状,依据原方去掉人参,把前胡换成柴胡并加入川芎,这个方剂名为芎苏饮。要是患者气喘咳嗽,依据原方去掉人参并加入杏仁,此方剂叫做杏苏饮。如果患者体内有热,就加入黄芩;若体内有寒,则加入麻黄、干姜。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