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风寒总括
小儿的肌肤极为娇嫩脆弱,一旦偶然接触到风寒之邪,就会使营卫功能受到影响。病情较轻的是感冒,容易痊愈;病情严重的则发展为伤寒,较难治愈。此外,还可能出现夹食、夹热或者夹惊等不同兼证,这时对于是该采用疏散之法,还是和解之法,应仔细斟酌体悟。
【注释】小儿的气血尚未充盛,肌肤柔弱脆嫩,当受到风寒邪气侵袭时,邪气就会侵入肌肤纹理之间,致使营卫功能失常。如果病情较轻,就表现为感冒,这种情况相对容易治愈;若病情严重,就发展成伤寒,治疗起来难度较大。另外,小儿患病还可能同时伴有夹食、夹热、夹惊等症状。面对这些不同情况,医生在临床诊断治疗时,要仔细观察分析,根据具体病症来确定是适合用疏散的方法,还是和解的方法进行治疗。
伤风
肺主管皮毛,小儿若被风邪侵犯,会出现发热、怕冷、头痛症状,伴有出汗、打喷嚏、流涕,脉象浮缓,还会鼻塞、声音重浊、频繁咳嗽。可用杏苏饮与金沸散,要及时疏风解表。
【注释】伤风,是风邪侵袭了卫气。卫气主管皮毛,向内与肺脏相连,所以会致使小儿身体发热、怕冷、头痛,还会出汗,有打喷嚏、流涕的现象,鼻子堵塞、发出重浊声音,不时咳嗽。此时脉象表现为浮缓,适合用杏苏饮来解散体表的风邪,随后使用金沸草散,疏通气机上逆的情况,病症就会痊愈。
杏苏饮
杏仁(炒,去皮尖) 紫苏 前胡 桔梗 枳壳(麸炒) 桑皮(炒) 黄芩 甘草(生) 麦冬(去心) 浙贝母(去心) 橘红
取生姜作为药引,与其他药材一起加水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方歌)杏苏饮治风伤肺,杏仁紫苏前桔同,枳壳桑皮黄芩草,麦冬贝母合橘红。
金沸草散
细辛 荆芥 半夏(姜制) 旋覆花 前胡 甘草 赤苓
以生姜和大枣作为药引,将它们与方剂中的其他药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方歌)金沸草散微伤风,细辛荆芥半夏同,旋覆前胡生甘草,生姜红枣赤茯苓。
伤寒
小儿患伤寒,是体表感受寒邪,会出现发热、无汗且怕冷的症状,伴有头痛、身体疼痛,脉象浮紧。若出现呕吐、烦躁、口渴,表明病邪将要传变。初期可用羌活相关方剂或双解通圣汤,病邪传变时则用柴葛解肌汤或大柴胡汤。
【注释】伤寒这一病症,是寒邪侵袭了体表的营分。症状表现为身体发热、怕冷且不出汗,头痛、身体疼痛,脉象呈现浮紧之象。要是出现呕吐、烦躁、口渴的情况,那就意味着寒邪强盛,即将传入他经。这种病症初期适合用九味羌活汤;如果热邪较盛,就用双解通圣汤来治疗;服用这些药物后,若发汗、泻下后病仍不解且病邪已经传经,就使用柴葛解肌汤;若同时伴有里证,就用大柴胡汤,以此来解表并通利里邪。要依据具体病症进行治疗,才不致出现失误。
九味羌活汤
苍术(炒) 白芷 川芎 细辛 羌活 防风 生地 黄芩 甘草(生)
以生姜和葱白作为药引,与方剂中的其他药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如果患者出现大便秘结不通的情况,就在方剂中加入大黄一同煎煮。
(方歌)伤寒初起羌活汤,苍芷芎细合羌防,生地芩草姜葱入,便秘之时加大黄。
双解通圣汤
麻黄 朴硝 大黄 当归 赤芍 川芎 白术(土炒) 石膏 滑石 桔梗 栀子 连翘(去心) 黄芩 薄荷 甘草(生) 荆芥 防风
以生姜、葱白作药引,和其他药材一同置于锅中,添入适量的水煎熬,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方歌)伤寒热盛通圣汤,表里两解麻硝黄,归芍芎术膏滑桔,栀翘芩薄草荆防。
柴葛解肌汤
葛根 柴胡 白芷 羌活 桔梗 石膏 黄芩 赤芍药 甘草(生)
取适量生姜与红枣作为药引,和方剂中的其他药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方歌)柴葛解肌解三阳,葛根柴胡白芷羌,桔梗石膏芩赤芍,甘草煎服自安康。
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赤芍药 半夏(姜制) 枳实(麸炒) 大黄
把生姜、大枣当作药引,与其他组方药材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所煎出的药汁。
(方歌)大柴胡治邪传经,少阳阳明表里通,柴胡黄芩赤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同。
感冒夹食
小儿因内伤饮食又感受风寒,会出现发热、怕冷、头痛,厌恶食物,嗳气有腐臭味、吐出酸水,大便秘结、小便短涩,腹部发热胀满。可选用双解藿香正气饮,或酌情使用化滞的平胃散。
【注释】小儿平时饮食没有节制,导致内伤食积停滞,同时外部又被风寒邪气侵袭,所以形成了这种病症。其症状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不想吃东西,嗳气时散发腐臭气味、呕吐酸水,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腹部发热且胀满。如果体内热邪较盛,就用双解通圣汤解表清里;如果体内没有热邪,就用藿香正气汤来调和表里。表邪解除之后,接着调理脾胃,使用平胃散来消食导滞。如此,使体外没有残留的邪气,体内没有积滞的热邪,病症自然就会痊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