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后痈毒
痘疹余毒未清就会产生痘毒。病情轻的会引发疮疖,严重的会形成痈肿。内服解毒汤一般都可行,外敷红玉膏也有疗效。
【注释】但凡痘疹之后残留余毒,都是因为在灌浆阶段,毒气过于强盛,未能完全化解,残留于经络之中,聚集而无法消散。程度轻的会发展为疮疖,严重的就会变成痈肿。这些疮疖、痈肿可能出现在肌肉薄弱之处,也可能出现在关节活动的部位。无论是否已经破溃,都用解毒内托汤主治,同时外用红玉膏摊开贴在患处。
解毒内托汤
生黄芪 荆芥 防风 连翘(去心) 当归 赤芍药 金银花 甘草节 木通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解毒内托汤最灵,黄芪荆芥共防风,连翘当归赤芍药,银花甘草与木通。
红玉膏
紫草(一两) 红花(一两) 当归(二两) 黄蜡(三两)
取半斤香油,先把相关药物放入油中炸至焦枯,捞出药渣,之后加入黄蜡并搅拌均匀,待其冷却后,摊开贴在患处。
目
眼病大多由风热导致,痘毒郁积生火,向上攻冲眼睛。眼睛出现赤肿、涩痛症状,用洗肝散;若有翳膜遮蔽眼睛,用龙胆汤。
【注释】眼病通常多是由风热引发。痘疹蕴含强烈的热毒,从体内透达体表,若气血虚弱就无法将毒邪驱赶外出,毒火郁积向上攻冲,眼睛就会发病。如果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眼内有异物感、涩痛且流泪,眼睛无法睁开的情况,用洗肝散主治。若有翳膜遮蔽眼睛,眼睛有异物感、怕光,就用加味龙胆汤主治。
洗肝散
羌活 归尾 防风 山栀仁 谷精草 薄荷 生甘草 川芎
把药物加水煎熬,在饭后服用。
【方歌】洗肝散治目痛疼,羌活归尾及防风,山栀仁同谷精草,薄荷甘草配川芎。
龙胆汤
防风 木贼草 密蒙花 蝉蜕 蔓荆子 龙胆草 菊花 黄连 白芷 蒺藜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翳遮龙胆汤堪夸,防风木贼密蒙花,蝉蜕蔓荆龙胆菊,黄连白芷蒺藜佳。
唇
脾经的脉络环绕在唇口部位,所以出痘疹自始至终,唇口保持润泽红润是很重要的。一旦唇口出现紫、裂、焦黑等情况,必须立刻治疗,可选用葛根汤和解毒汤。
【注释】脾经的脉络环绕在唇口周围,因此《内经》说:六腑的荣华表现在口唇。只有津液充足、气血调和顺畅,唇口才能保持红润,所以出痘疹过程中始终以唇口红润为好。否则,一旦受到毒火制约,毒邪就会侵入体内,热邪在体表炽盛,不但唇口不能保持红润,甚至会出现唇口发红、发紫或者干裂的情况,这些都必须及时治疗。初期适宜用加味升麻葛根汤,起胀之后,就用黄连解毒汤治疗。
加味升麻葛根汤
赤芍 栀子 藿香 升麻 葛根 生甘草 防风 石膏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味升麻葛根汤,赤芍栀子与藿香,升麻葛根生甘草,防风石膏共煎尝。
黄连解毒汤(方剂见“结痂落痂”相关内容)。
痘后牙疳
痘疹之后出现牙疳,是毒热攻冲所致,常有口臭、牙龈肿胀且多伴有疼痛。内服清热凉血饮,外敷中白散,疗效显着。
【注释】痘疹之后患上牙疳,是因为体内残余毒邪没有清除,向上攻冲牙齿引发。刚开始时,会出现口臭、牙龈肿胀、牙缝出血,并且伴有疼痛;病情严重时,牙龈会变黑、腐烂,牙齿脱落,甚至会穿破腮颊,侵蚀透鼻唇,这种情况往往难以救治。一旦发现,必须尽快调治,内服清毒凉血饮,同时外敷人中白散。
清毒凉血饮
知母 石膏 生地 黄连 当归 赤芍 大黄 山栀子 丹皮 荆芥穗 连翘(去心)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清毒凉血治牙疳,知母石膏生地连,归芍大黄山栀子,丹皮荆穗连翘煎。
人中白散
人中白(煅,二钱) 雄黄(八分) 冰片(四分) 硼砂 青黛 儿茶(各一钱)
共为细末,搽敷患处。
舌
舌是心之苗窍,与人体五脏六腑相通,毒火一旦侵犯,首先会在舌部显现症状。出现舌色赤紫、黑肿以及舒舌、弄舌等情况,总体都要用清热之法,以犀角汤来平复病症。
【注释】舌作为心的苗窍,内里与五脏相通,毒热发作时,舌最先受到影响,表现出或红、或紫、或黑、或肿,还有伸舌、动舌等种种不同症状,这些都是热邪留滞于心导致的。治疗应以清热为主,使用加味犀角汤进行治疗。
加味犀角汤
荆芥 防风 牛蒡子(炒) 生甘草 桔梗 升麻 犀角 麦冬(去心) 栀子 黄连 石膏(煅)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味犀角能散热,荆防牛蒡同甘桔,升麻犀角麦门冬,栀子黄连石膏捷。
咽喉
咽喉是人体气体与食物出入的通道,一旦毒火上冲,肿痛便让人难以忍受。内服甘桔汤等利咽药剂,外用牛黄散吹敷,症状就能缓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