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风中夹杂着几缕桃花香。我站在宫墙下,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却一片清明。
小贵子低声说道:“娘娘,回宫吧。”
我点了点头,转身踏上回程。家族风波虽已平息,但后宫的暗流依旧汹涌。朱文广被拿下,族中秩序恢复,可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回到宫中,已是深夜。我刚踏入寝殿,便见小英匆匆迎上前来,神色有些激动。
“娘娘,边疆有捷报传来!”她压低声音道。
我微微一怔,随即心头一喜。
边疆战事一直牵动我的心弦,我曾向徐达建议调整驻军布防,并在关键要道设立伏兵,以应对北元残部的骚扰。如今听闻捷报,想必是那番战略奏效了。
“详细说。”我坐下来,示意她继续。
小英点头:“听说是大胜!徐达将军采纳了娘娘当初的建议,在雁门关外设伏,一举击溃北元骑兵,俘虏上千人,还缴获大量兵器马匹。皇上龙颜大悦,已经重赏了前线将士,并亲自召见信使问话。”
我听着,心中一阵轻松。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意味着我在朝堂与后宫的地位将进一步稳固。
然而,这份喜悦还未持续多久,小贵子便从外头快步进来,脸色略显凝重。
“娘娘,奴才刚听到消息,李淑妃那边似乎不太高兴。”他低声禀报,“她在自己的宫里召集了几位嫔妃,像是在商议什么。”
我挑眉,淡淡一笑:“她当然不高兴。边疆立功的是我提出的策略,皇上自然会对我另眼相看。而她,一直以来都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低调,如今却被我抢尽风头,怎会甘心?”
小英皱眉道:“那我们要不要提前做些准备?”
我沉吟片刻,摇头道:“先按兵不动。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局势,让皇上对我的信任加深。至于李淑妃……她若想动什么手脚,就让她先出招。”
这一夜,我辗转难眠。
翌日清晨,果然传来了皇上传旨嘉奖的消息。我被召入乾清宫,接受朱元璋亲自赐下的玉带和金银器皿,并当众夸赞我“识见深远,谋略过人”。
满朝文武之中,有人露出艳羡之色,也有人面露不屑。
退朝之后,我刚走出宫门,便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冷笑。
回头一看,正是礼部尚书刘伯温。
他目光复杂地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道:“娘娘果真不同凡响,连战场之事也能运筹帷幄。”
我微微一笑,拱手行礼:“刘大人谬赞了,我只是提了些微不足道的建议罢了。”
他盯着我看了一会儿,最终只说了一句:“希望娘娘日后行事,能多思少言。”
说完,他拂袖而去。
我知道,这番话看似客气,实则带着警告之意。朝中已有不少人对我的影响力感到不安,尤其是那些原本地位尊崇、却因我而失宠的旧臣们。
回到宫中,我立刻召来小贵子。
“去查一下,哪些大臣今日在朝堂上对我投来的目光不对劲。”我吩咐道。
小贵子点头应命,迅速离去。
傍晚时分,他带回了一份名单。
“这些人大多与李淑妃过往有来往,其中几位更是曾经支持过她的父亲——那位早已致仕的老尚书。”小贵子低声解释。
我看着名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看来,他们已经开始串联了。
接下来的几日,后宫之中气氛微妙。表面上一切如常,但实际上,我能感受到周围的目光变得愈发锐利。
马皇后那边更是动作频频。她的心腹小莲频繁出入各宫,尤其与李淑妃走得极近。她们二人虽素来不合,但在对付我这件事上,显然达成了某种默契。
我并未急于反击,而是选择静观其变。
直到某日,一封密信悄然送入我的寝殿。
信中写道:“娘娘,近日朝中有传言,称您家族在地方上有侵吞田产、勾结贪官之举。此等谣言一旦传入皇上耳中,恐生变故。”
我看完后,神色不变,将信纸轻轻折起。
“这是冲着我来的。”我对小贵子说道,“他们知道正面攻我不成,便想从家族入手。”
小贵子皱眉:“娘娘,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缓缓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随风摇曳的桃枝。
“既然他们想玩阴的,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我语气平静,却透着冷意,“你立即派人前往老家,让父亲加强家中的戒备,并调查这些谣言的源头。同时,我要一份最近几个月内所有涉及家族产业的账目明细。”
小贵子点头:“奴才这就去办。”
“还有。”我补充道,“让锦衣卫的人盯紧几个关键人物,尤其是那些曾在朝堂上对我表示不满的大臣。他们的言行举止,我要一字不漏地掌握。”
小贵子应声而去。
我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几日后,朝中果然有人上奏,弹劾我家族在地方上横征暴敛,甚至指名道姓地说我家侵占了数处良田,逼迫百姓迁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