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
萧离竟然破天荒地来上朝了,手里还拿着一大卷纸张。一路上相遇的官员都纷纷见礼的同时,均是暗暗称奇。萧离向来是深居府中,从来不上朝。按理说以他现在的职位必须来上朝,但是萧离就是不来,而赵王也不说,大臣们也不提。
康庆中见到萧离,上前施礼。“见过义父大人。”
萧离只是向康庆中微微点点头,然后继续与工部尚书边走边交谈。
“萧上将军真乃是我大赵奇人也,大到建筑水利,小到各式工具。文可诗文曲乐,武可排兵布阵。无所不精。我大赵有萧上将军,何愁不兴。”工部尚书的话虽然有些夸赞得过分,倒也是由衷之言。
“岳大人您可省着点那些溢美之词吧!您也知道萧离不是一个做官的料,只会些奇淫巧技罢了。”萧离很是客气地与工部尚书交谈。
岳伯感叹道:“据说那个陈太在进入流放之地时只是一个兵痞,随萧上将军出世之后,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是三品将军。我工部丁二只不过是一个泥瓦匠之子,跟随将军不过才几年,如今已经是我工部之基石一般的人物。”看了看萧离手上那一大卷纸张,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瞒萧上将军,薛某人有一犬子平日里不学无术,如今在吏部挂着一个闲职。若是萧上将军不嫌弃,随便给安排点事做。”这个岳伯可是不傻,据说骁骑营的麻不同放着白领俸禄的差事不干,哭着喊着求萧离,如今已经随着飞虎军去了大齐边境协助张几道。如今萧离手里拿着那么大一卷纸张来上朝,一定又要有大动作。
萧离一听岳伯如此说,已然明白对方的意思。“巧了岳大人,萧离今日上朝是有本要奏,若是大王恩准。将来可是需要不少人才,如果岳大人您信得过萧离,那就让令公子等着听调令就是了。”
岳伯也知道萧离没有事是不会上朝的。“莫非萧上将军又有什么大手笔不成?若真是如此那薛某人先恭喜萧上将军了。不过犬子的调令薛某人希望是出自萧上将军之手。”话里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萧离格外照顾一下。
两个人说着说着已经到了大殿门口。
赵锐坐在案几后面翻看着奏折,挑一些重要的批复之后。端起茶杯,“有本速奏,无本退朝。”说完饮了一口茶水。
下面坐着的严相手捋着胡须看向萧离,微笑着说道:“大家都知道萧上将军无事从来不上早朝,今日萧上将军手里拿着那么多东西来上朝,想必定然又是一个大手笔。大家手里那些芝麻蒜皮的事,还是先放一放吧!”严相知道以后不宜再与萧离作对,所以主动示好。
理王爷也微笑着接着说道:“萧上将军,整日蛰伏于府中也不与外人交往,如猛虎伺机而动。今日上朝必然是要虎啸山林之姿。大家整天在这里议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却也是太过无聊。萧上将军,开始吧!”
其他大臣也都随声附和,只有长公主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想来是还在生萧离的气。虽然明知道那天和王妃的事不怪萧离,但是心里也是很不舒服。
赵锐也放下茶杯看着萧离,当然他早就看到萧离手里拿着的东西。
萧离上前一步,先是向严相和理王爷拱手施礼,然后说道:“臣萧离有图纸上呈大王过目。”
小太监跑过来从萧离手里接过那一大卷子图纸,回去呈给赵王。
赵王打开图纸看了几张,见上面都是房舍。抬头不解地问萧离,“你又想建造什么?”
萧离拱手“启禀大王,萧离向大王提议建造一个大学堂。”
赵王闻言放下图纸,端起茶杯问道:“萧上将军可知我大赵的国学院啊?”
“臣自然知道。”
“既然知道为何还要大兴土木,兴办学堂啊?”
“那请问大王,在国学院的学生都是何种阶层的人?”
赵王端着茶杯想了想,然后道:“说下去。”
萧离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大赵虽有国学院,但是能进入其中的子弟家里非富则贵。这样致使我大赵选拔人才之时,唯有从这些富贵人家里选出,而民间百姓却没有报效国家的机会。所以臣打算兴办一个只为平民百姓家里孩子读书的大学堂,让我大赵所有穷苦人家想读书的孩子都有书可读。臣打算在学堂里分别设立建筑、农耕、水利、军事、礼乐和文墨六个学科。”
萧离这番话一出下边这些大臣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赵王敲了敲案几,大家纷纷静下来。“都说说吧!”
严相第一个向赵王说道:“大王,虽然我大赵有国学院,但是里边多是官宦富贵人家的子弟去混日子。穷苦人家的孩子进不去,这样长此以往令我大赵错失人才。而萧上将军的提议,刚好可以弥补上这个漏洞。”
理王爷手捋着胡须。“萧上将军这个提议虽然短期看不到效益,不过十年之后将会源源不断向我大赵输送人才,到时大赵将人才辈出。此举真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