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怒火,不慌不忙,缓缓抬起头,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他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声音平和地说道:“阿弥陀佛,先生莫要动怒。佛之弟子外出募化衣食,就如同儒家弟子追逐功名利禄一般,究其根本,都是在这尘世之中迷失了本心,偏离了最初的修行与志向。既然本质相同,先生又何必苦苦为难于我呢?”
这番话在私塾先生听来,无疑是大逆不道的狡辩。他觉得这和尚简直胆大包天,竟敢公然反驳自己,还将佛门与儒家相提并论。盛怒之下,他随手抄起墙边的一根夏楚(旧时的一种体罚工具,类似戒尺),劈头盖脸地朝着和尚打去。和尚也不躲避,只是静静地承受着,待先生发泄完,他才轻轻抖了抖被打的衣衫,站起身来,神色平静地说:“先生,您这玩笑开得可有些过分了。”说罢,他像是不经意间,将随身携带的布袋子遗落在地上,转身便扬长而去。
私塾先生望着和尚离去的背影,冷哼一声,心想这和尚肯定还会回来取袋子,便吩咐弟子们留意。可从午后一直等到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洒在私塾的院子里,和尚却始终没有现身。先生和弟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他们围在布袋子旁,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有弟子伸手摸了摸,惊喜地喊道:“好像都是散钱!”众人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几个年轻的弟子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伸手去把钱拿出来。
私塾先生见状,赶忙阻拦道:“且慢!先等他许久不来之后,我们再做计较。不过,为了避免日后起争执,得先把钱数清楚。”说罢,他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解开布袋子的绳结。就在袋子刚一打开的瞬间,只听“嗡”的一声,一大群密密麻麻的蜜蜂如汹涌的潮水般倾巢而出,直冲着私塾先生和弟子们扑来。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惊慌失措,一时间尖叫声、呼喊声此起彼伏。他们四处逃窜,试图躲避蜜蜂的攻击,可蜜蜂却紧追不舍,不一会儿,先生和弟子们的面目就被蜇得红肿不堪,一个个疼得眼泪鼻涕横流,在院子里抱头鼠窜,手忙脚乱地挥舞着手臂,想要驱赶这些恼人的蜜蜂,场面混乱得如同战场一般。
周围的邻里听到这嘈杂的动静,纷纷赶来一探究竟。就在众人乱作一团的时候,那和尚却不紧不慢地推门而入。他看着眼前狼狈的场景,大声说道:“你们这些口口声声自诩为圣贤之徒的人,竟然想着私吞别人的财物吗?”说罢,他大步上前,一把提起地上的布袋子,转身便要离开。临出门时,他又停下脚步,双手合十,对着私塾先生微微欠身,脸上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说道:“贫僧这异端之人偶然冒犯了圣贤,还望先生大人有大量,多多恕罪。”
在场围观的邻里们看到这戏剧性的一幕,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忍俊不禁,一时间议论纷纷。对于这件事的缘由,大家众说纷纭。有的人猜测这是和尚施展的神奇幻术,毕竟谁也没见过如此诡异的事情;有的人则认为是私塾先生平日里过于偏激,总是喜好抨击佛教,每次见到和尚都要恶语相向,所以和尚才故意在袋子里放了蜜蜂来捉弄他,给他一个教训。
楘庵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认真地说道:“这件事我可是亲眼所见。如果事先在袋子里藏了这么多蜜蜂,那袋子外面肯定会有蜜蜂蠕动的迹象,可当时我一直盯着,却完全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所以依我看,说这是幻术的说法更为靠谱一些。” 这段充满趣味与意外的奇事,也在众人的口口相传中,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喜欢新阅微异谈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新阅微异谈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