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来到月牙湖时,正赶上牧民们的“祭湖仪式”。没有繁琐的礼节,只有牧民们捧着新摘的灵草,绕着湖边走三圈,然后将灵草扔进湖里,嘴里念着朴素的祝词:“愿湖水长清,愿草原常绿,愿我们的牛羊,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祭湖的老牧民看到他们,笑着迎上来:“是星墟仙门的仙师吧?玄机子长老跟我们提过你们,快请喝碗奶茶。”
奶茶盛在古朴的木碗里,带着奶的醇厚和茶的清冽,还撒了些湖边的清涟草粉末,喝在嘴里格外清爽。“这湖水真神。”老牧民感慨道,“不仅能喝,还能让草场长得更旺,我们的羊吃了湖边的草,长得又肥又壮,连皮毛都亮了不少。”
林渊看着湖水里的清涟草,叶片像小小的莲花,在水中轻轻摇曳,每片叶子上都沾着点星芒,正是法则平衡的印记。“不是水神,是自然的回馈。”他轻声说,“你们爱护草原,草原就用湖水回报你们;你们珍惜水源,水源就用清涟草净化自己——这就是最朴素的因果,最实在的平衡。”
老牧民似懂非懂,却重重地点头:“仙师说得对!我们会好好护着这湖,护着这草原,让子子孙孙都能过上好日子。”
在草原待了五日,他们帮牧民加固了引水渠,用灵力催生了更多的清涟草,还教会了孩子们如何辨别草原上的灵草——哪些能吃,哪些能治病,哪些能用来喂养牛羊。叶清瑶的玉箫声成了草原上最美的风景,常常有牧民的孩子跟着她学吹简单的调子,笑声像银铃一样。
离开的那天,牧民们骑着马,送了他们很远。老牧民给他们每人送了块亲手鞣制的羊皮,柔软而温暖;孩子们则献上了自己编的草环,上面插着草原上最鲜艳的野花。
“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林渊勒住坐骑,回头望去,月牙湖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波光,像颗镶嵌在草原上的蓝宝石。
“一定要来啊!”老牧民挥着手,声音在草原上回荡。
归途的路上,三人没有急于返回星墟仙门,而是绕了点路,去了几个之前修复过法则的地方。
迷雾森林的共生草已经长得很高,叶片上的三色光芒更加浓郁,将森林映照得像个童话世界。灵猴们在林间嬉戏,嘴里叼着的果实落在共生草旁,很快就长出新的树苗,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万法崖的汇流藤爬满了整个崖壁,那些印着功法符文的花朵开得更加绚烂,不同门派的修士们在崖下交流心得,再也没有之前的隔阂,汇流藤的藤蔓轻轻摇晃,像是在为他们伴奏。
遗忘海的忆归花沿着海岸线铺开,白色的花海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渔民们的船帆上,都缀着一朵忆归花的干花,据说能保佑航行平安,让迷失的人找到回家的路。
轮回谷的因果花在轮回殿外开得正盛,三根茎上的花朵交织在一起,像个坚固的结,守护着轮回的秩序。偶尔有魂魄经过,会对着因果花鞠躬,不是敬畏,是感恩——感恩这片土地,终于能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你看。”林渊勒住坐骑,指着下方的万法崖,破魔剑的星轨纹路与汇流藤的藤蔓产生共鸣,“我们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做过的事,都留下了印记。”
叶清瑶的玉箫声轻轻响起,暗紫色的音波力与沿途所有的“平衡之证”产生共鸣,共生草、汇流藤、忆归花、因果花……都轻轻摇曳起来,像是在回应他们的注视。“这些印记,比任何典籍都更能说明‘平衡’的意义。”她轻声说,“不是死板的规定,是活的生命,是流动的传承。”
苏瑶的定星剑在掌心轻轻转动,星蓝色的光芒与天际的星图遥相呼应,勾勒出一幅巨大的“平衡之网”,将他们走过的所有地方都连接在一起。“玄机子说,这叫‘万法同源’。”她的声音带着种前所未有的通透,“无论是自然的法则,还是人心的坚守,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平衡’。”
林渊看着那幅无形的网,忽然明白,他们修复的不只是法则的碎片,更是人们对“平衡”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崇拜,是建立在亲眼所见、亲身体验之上的笃定——相信努力会有回报,相信善良会被善待,相信这片土地,会因为他们的守护,变得越来越好。
回到星墟仙门时,已是深秋。
山门的银杏树叶黄了,像撒了满地的金箔,弟子们正在清扫落叶,看到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笑着打招呼。玄机子站在山门前的银杏树下,手里拄着拐杖,脸上的皱纹里都带着笑意:“回来得正好,万法园的平衡阁,已经迎来了第一批参观者。”
平衡阁里果然热闹。各大门派的修士、凡俗的文人、甚至还有几个来自异域的使者,都在认真地看着阁内展示的“平衡之证”——共生草的标本、汇流藤的藤蔓切片、忆归花的干花、因果花的画像,旁边还放着他们三人撰写的《平衡浅释》,用最朴素的语言,解释着他们对法则的理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