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内,药香混着烛火气息,在昏暗中氤氲成诡异的雾霭。赵元卿捏着那份"断脉症"诊断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镜片后的眼睛闪过阴鸷,仿佛藏着深不见底的漩涡。杨洪一垂首站在一旁,身姿恭敬,袖中却紧握着两份药方,掌心微微沁出冷汗——这是关乎生死的博弈,容不得半点差错。
"杨太医,此症当如何施治?"赵元卿突然开口,声音平稳得如同深潭,却暗藏锋芒。他将诊断书缓缓推过来,指尖在"心脉尽断"四字上反复摩挲,那动作像是在抚摸猎物的咽喉。
杨洪一心中一紧,面上却依旧保持着镇定。他故作沉吟,目光在诊断书上扫过,脑海中飞速盘算着每一个细节。片刻后,他拿起毛笔,笔尖悬在假药方上空,声音沉稳:"需以千年人参固本,辅以......"说到此处,他突然顿住,似是在思索,随后在假药方上重重写下"朱砂三钱"。这看似寻常的药方,实则暗藏玄机——朱砂性烈,三钱用量足以让患者病情雪上加霜,而这,正是他故意设下的陷阱。
果然,赵元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狂喜,却又迅速掩饰,恢复了平日里的沉稳模样:"杨太医果然高明,就按此方抓药。"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满意,仿佛已经看到了计划即将得逞的模样。
杨洪一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恭敬:"赵大人谬赞,下官也是尽力而为。"他知道,赵元卿这是将计就计,想利用这错误的药方达成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这,也正落入了他的圈套。
待赵元卿离开后,杨洪一长舒一口气,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藏在《黄帝内经》批注里的真方,那上面的字迹工整,每一味药材的用量都经过了他的反复斟酌,是真正能治愈"断脉症"的良方。他将真方收好,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早有准备。
夜幕降临,皇宫陷入一片寂静。杨洪一趁着夜色,悄悄潜入御药房。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药柜上,投下斑驳的阴影。他轻手轻脚地打开药柜,目光在各种药材间快速搜寻。终于,他找到了需要调换的药材,迅速将假药方上的药材替换成真方所需的药材。随后,他又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真正解药,混入太监们日常饮用的凉茶中。他知道,一旦赵元卿的阴谋得逞,这些太监很可能成为牺牲品,而他此举,正是为了保护这些无辜之人。
与此同时,在皇宫的另一处角落,赵元卿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封密信系在信鸽腿上。信中详细描述了杨洪一所开的"朱砂三钱"的药方,以及患者的病情。他望着夜空中远去的黑影,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心中盘算着药王会收到消息后的反应。在他看来,杨洪一不过是个任他摆布的棋子,却不知自己早已落入了更大的棋局之中。
杨洪一完成一切后,悄悄来到皇宫的一处偏僻角落。这里的墙壁有些许破损,他迅速将偷录的赵元卿与药王会往来的密信塞进砌墙的砖缝中。这些密信,每一封都记录着赵元卿与药王会勾结的证据,是他耗费无数心血才收集到的。他知道,这些将成为扳倒药王会的铁证,只是时机未到,还需耐心等待。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洪一表面上依旧兢兢业业地履行着太医的职责,为宫中众人诊治疾病,而内心却时刻紧绷着。他密切关注着服用了假药方的患者的病情,同时也留意着赵元卿的一举一动。
不出所料,患者的病情在服用了假药方后迅速恶化,陷入了昏迷。赵元卿得知消息后,心中暗自欣喜,表面上却装出一副焦急的模样,四处寻找名医诊治。而杨洪一则在一旁假意着急,实则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终于,在患者病情危急之时,杨洪一提出了自己的疑虑:"赵大人,下官仔细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发现这药方似乎有些不妥。朱砂性烈,三钱用量恐会加重病情。"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目光却紧紧盯着赵元卿的反应。
赵元卿心中一慌,却很快镇定下来,佯装生气道:"杨太医这是何意?难道是在质疑本官的判断?当初这药方可是你亲自所开!"
杨洪一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惶恐的神色:"下官不敢,只是担忧患者的安危。或许是下官一时疏忽,还望赵大人恕罪。"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份新的药方,"这是下官重新斟酌的药方,还请赵大人过目。"
赵元卿接过药方,心中有些犹豫。他不知道这是否又是杨洪一的圈套,但看着患者日益危急的病情,他也不得不考虑。最终,他还是决定按照新的药方抓药。
在杨洪一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而这一切,都被暗中监视的药王会成员看在眼里,他们迅速将消息传回给药王会。
药王会的首领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觉得赵元卿办事不力,不仅没有达成目的,反而暴露了他们的计划。于是,他派人秘密潜入皇宫,准备除掉赵元卿,以绝后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