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要不把剩下的石屋都盖成双人居住的石屋,族人分分合合,他们想在一起,就让其中一个人搬到另一个人的石屋里面去居住,空出来的石屋由部族收回,等到他们分开了,再把石屋发给他们居住,我们按照现在部族的人数再盖二十多座石屋,反正以后部族里面的人多了总不会空在那里。”李问棠说道。
“这样说是很简单,但是需要做到却需要很长时间,双人居住的石屋看着不大,其实需要准备的材料并不少,一间石屋需要烧三次五个土窑的砖块,二十多座石屋,可能到冬天我们也不能盖好······”夕春摇了摇头,说道。
“或者,我们让剩下的人都抽一次签,按照抽到的顺序开始盖房子,一个一个盖,我们总能盖好的,让他们知道自己能排第几个可以搬出去,也算是一个可以看得到的期待。而且,盖房子的材料也可以让他们都参与准备,桉他们想要搬到双人石屋就是自己准备了材料,都是利用空闲时间比别人多干一些活,对待后面想要搬出来的人也要一视同仁才对。让大家自己盖自己要住的石屋,那个石屋部族不会收回,可以让他们一直住着。”李问棠提议道。
“现在我们部族的人还不多,但是盖石屋本身就是一件不小的事情,往后人多了,部族总不能把全部事情包揽下来,我们可以让族人自己选择一些事情,比如说他们想把石屋盖在哪里,盖一个什么样的石屋······左右不过是让每个人都有一间自己的石屋,时间再长,也不过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只要最终可以做到,我相信大家还是愿意等待的。”李问棠如此说道。
她的眸光一闪,又说道:“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本来准备等我们部族的人多了再说,现在提前说一下,说不定可以帮你决定后面部族要怎么做。”
李问棠从来不说没有价值的话,夕春立刻看向她说道:“你说。”
“虽然这会说有些早了,但是我觉得这是后面总会遇到的事情——
我们部族现在按照的是集体公有制的生活方式,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无论每个人做的活多活少,每个人吃得多吃得少,大家都是在食堂里面吃,只要大家尽其所能为部族做贡献,那么部族就不会让任何一名族人饿肚子。”
李问棠说的是神农部族现在的实际情况,夕春静静地听着。
夕飞在一旁挠挠头,祭司好像要和族长说一些重要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可以先离开一会。这么想着,他看了一眼已经交到族长手里装着两只猪仔的藤筐,轻手轻脚地离开。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没有限制没有标准的生活,一旦有人想要偷懒,就会引起所有人的不满,听之任之,时间长了,大家就会觉得,‘凭什么他活干的比我少吃的和我一样多、甚至比我还多?’,慢慢大家就会觉得,反正干得多干得少我都能吃饱,那么这活谁爱做谁做去吧,我就不做那么多了······这么说可能有些严重了,如果真不干活大家都会没有食物吃,但是一开始大家可能不会想那么多,只觉得自己少做一些别人也会补上自己少做的那一部分、自己少做不会被发现。”看到夕春严肃起来的表情,李问棠赶紧说道。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种之后我们人多了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现在我们人还少,每个人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容易就区分出来,干了多少事情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我的担心,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把责任明确到个人,尽可能的减少这一情况的出现就好了。”
“你说的很对,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人不多,我才没有去做这件事。在一些大部族那里,他们都会用一些方法让每一个族人都不敢偷懒干活,不想干活,那就不要想获得食物。我想听听你的解决方法。”夕春说道。
“看来人口众多的大部族已经意识到了人多要怎么管理,我想说的应该已经被那些大部族使用了,就是把集体公有,变成集体公有和个人私有并行,保留集体资产,同时允许个人拥有私产,所劳多得、少劳少得,如果大家知道,自己只要上交一部分劳动成果到部族,剩下的可以自己留下,那么他们就会努力做到更多,让自己能够留下更多东西,这样一来,部族的整体利益不变,而每个人也得到的更多了,大家劳动的积极性也会提高。”李问棠说着说着,忍不住擦了一把不存在的虚汗。
她现在还真是,高举“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大旗,宣传文明思想。
李问棠提到的这个解决方法,是她从课本里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申出来的概念,众所周知,一开始国家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历史发展规律告诉人们,“人人均等、社会共产是一个需要缓慢发展的过程”,“社会生产条件一上来是无法做到的”,种花国建国以来努力了很久才做到了全体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神农部族这个生产力倒退几千年的部族,总不能只凭借李问棠一个人的一些小打小闹就直接实现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