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建设的日子却滋润得多,大鱼大肉吃得都有些厌烦了,竟然要靠萝卜豆腐解腻。
这种生活实在让人嫉妒。
张建设毫不理会这些流言蜚语,买完东西就回家。随后又去了许大茂家,准备接回小暖暖。
第一天上班,工厂里一片忙碌景象,张建设不好意思带着小暖暖去工厂,只能托付给娄晓娥照看。
到了许大茂家,一股暖流迎面而来。自从张建设为许大茂家安装了暖气,他们家的煤球炉就没停过火。
当初装暖气时,张建设本打算等娄晓娥生孩子时备用,没想到小暖暖成了第一个享受暖气的人。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小暖暖在许大茂家只穿单衣,还玩得满头大汗。
“许大茂,你们家煤球不要钱吗?把屋子烧得这么热。”张建设刚进屋不久就冒汗了,忍不住抱怨。
“大冬天的,你不担心把我妹妹和你媳妇热出问题?”张建设不满地说。
“大冬天不热乎点,难道要挨冻?”许大茂理直气壮地回道,“好不容易装好的暖气,哪能闲置。”
听到这话,张建设瞪了他一眼,“你就爱显摆,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家有暖气。”
“嘿嘿,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是希望所有人都知道,这也是你的善意。”许大茂笑着解释。
“不过暖气烧这么热不是我的主意,是娥姐怕把你妹妹冻着,才多添煤。”
张建设听了不知如何回应,只能对娄晓娥说:“娥姐,暖气虽好,也不必这么烧,适度就行。”
“我是怕把你妹妹热着。”娄晓娥脸红了,想站起来去灭火。
张建设拦住她,“您别动,骤冷骤热容易感冒。”
寒冬腊月,天干物燥。张建设坐在炕沿上,语气平淡地说:“火自然会慢慢下去的,下次可别把屋里热得像蒸笼似的,虽不至于中暑,但上火肯定免不了。”娄晓娥与许大茂连连点头,表示明白。
尽管这土暖气是张建设下乡时亲手搭建的,但总归比不上城里的集中供暖方便。他刚想叮嘱几句,忽然听到门外传来急促的敲盆声,有人高喊:“着火了!快出来救火!”
声音突兀而尖锐,吓得屋里人一愣。张建设和许大茂反应最快,迅速冲向后院。庆幸的是,火情不在他们所在的中院,而在后头。
滚滚浓烟直冲云霄,看不清具体位置。张建设一边安排娄晓娥带孩子撤离,一边带着众人提着水桶往浓烟处赶。冬天本就是火灾高发期,四合院里又堆满杂物,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几乎全院人都被惊动了,纷纷端着工具涌向后院。只见浓烟从一位大爷家的窗户里冒出,屋内还能隐约看到大爷大妈手忙脚乱的身影。
“赶紧灭火救人!”张建设大喊一声,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将水泼进屋内。转瞬间,屋里已成水潭。
“停!别再泼了!”大爷突然冲出来大喊,“谁让你们弄湿我家东西的!我的房子!”
,他的话还没说完,身后便传来更大的动静……
灰头土脸、浑身湿漉漉的刘海中大声喊停,声音里满是焦急。
旁边一位大妈也带着哭腔高声说道:“别再泼水了!我家没着火,没着火啊!这全都是误会!误会!……求你们相信我啊!”
所有人听后都愣住了,一脸茫然。
“你们俩,现在是什么情况?别开玩笑啦,看看你家屋里那浓烟,都快看不清楚了!”许大茂皱眉怒吼。
“还说没起火?难不成是在屋里烧窑呢?快让开,我要进去灭火!”周围邻居纷纷附和。
“别添乱了!我家真没着火!”刘海中急得直跳脚。
“这是折腾暖气出的事,不是火灾!”他愤愤地解释。
大家惊讶地看着刘海中打开房门,扇走浓烟后露出里面奇怪的装置,虽与张建设家的暖气有几分像,但显然更杂乱无章,还不断冒出黑烟。
“老刘,这也能叫暖气?简直就是家里装了个烟囱嘛!”许大茂惊呼。
而一旁的张建设,作为“暖气”创作者,沉默不语。
此刻,刘海中一脸纠结地盯着眼前的土暖气。他一眼就察觉出问题所在。这东西完全是照搬他的设计,外观虽相似,但内部构造全然不知其中奥妙。
这所谓的土暖气,看似简单,其实内部管道布局、煤炉安置、烟囱走向都有严格的比例要求。仅凭外观模仿毫无意义,内部结构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刘海中做的这个仿制品,不仅空气流通不畅,浓烟也无法排出,管道连接更是粗糙不堪。刚点燃时,不出热力,反而满屋子浓烟,这倒也罢了;若继续燃烧,煤灰堵塞管道,甚至可能引发危险。
张建设望着这件四不像的土暖气,无奈苦笑。而刘海中此时早已欲哭无泪。他费尽周折偷来钢管,好不容易拼装完成,满怀期待地点燃试用,结果煤炉一亮,不是热气,而是滚滚黑烟。
待两人察觉异常,准备处理时已为时已晚,邻居以为他们家失火,纷纷端盆拿桶泼水救人。寒冬腊月,不仅将二人淋成落汤鸡,连家具、床铺都被打湿,加上之前煤灰飘洒,家中一片狼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