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与重庆山水相依,因水紧密相连,共同构建起独特的生态与人文景观。水,是这片土地的灵魂,滋养着万物,孕育出璀璨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四川:千河之省,水韵悠长
四川被誉为“千河之省”,年均水资源总量达2565亿立方米,仅次于西藏,位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9% ,是当之无愧的水资源大省。其水资源丰富多样,大小河流近1400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368条,包括长江(金沙江)、黄河、岷江、沱江、大渡河等13大江河流域 ,这些河流如大地的脉络,纵横交错,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一)浩荡长江,奔腾不息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6300余千米,它气势磅礴地流经四川,宜宾岷江与金沙江的交汇,是长江波澜壮阔征程的起点。在四川境内,长江奔腾而过,沿岸景色壮美,孕育出独特的生态系统与灿烂的文明。宜宾,这座地处长江起点的城市,凭借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古老的码头见证了无数商船的往来,承载着宜宾的繁荣与发展。而泸州,同样依长江而兴,其独特的酿酒文化也与长江水息息相关,优质的江水为酿酒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使得泸州老窖、郎酒等名酒闻名遐迩,香飘万里。
(二)金沙传奇,红色印记
金沙江作为长江上游,是川藏界河。它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两岸高山耸立,峡谷深邃,江水汹涌澎湃,气势恢宏。红军长征时强渡金沙江的英勇事迹就发生于此,如今,江畔仍留存着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痕迹,让人不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皎平渡,这个见证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地方,如今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渡口遗址和红军长征纪念馆。走进纪念馆,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仿佛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渡江的场景,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三)岷江之畔,天府之源
岷江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境内占平方公里。在古代,岷江时常泛滥成灾,直到公元前256年,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才驯服了这条“野马”。都江堰的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沙、宝瓶口引水,三大主体工程相辅相成,构成完美的水利系统,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历经两千多年,都江堰至今仍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默默守护着岷江沿岸百姓的生活,见证着巴蜀大地的繁荣。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滋养下,成都平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在这里茁壮成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都江堰周边的青城山、南桥等景点,也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感受古老水利工程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四)大渡激流,英雄浩歌
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古称北江、涐水、沫水、大渡水等。它在高山峡谷间汹涌奔腾,全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132万千瓦,四川境内有3012万千瓦,占四川各江河水力资源总量的20.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曾在此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泸定桥,这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它已成为着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年都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踏上摇晃的铁索桥,感受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与艰辛。桥下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五)嘉陵灵秀,名城辉映
嘉陵江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是长江上游支流。它全长1345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雅砻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嘉陵江蜿蜒流经甘肃、陕西、四川等省,沿岸名城重镇众多,阆中、广安等城市因它的润泽而充满生机,流域内资源丰富,孕育出灿烂的文化。阆中古城,这座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就坐落在嘉陵江畔。古城内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古街古巷纵横交错,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气息。而广安,作为邓小平的故乡,因嘉陵江的滋养而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嘉陵江不仅为广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孕育了广安独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六)沱江韵致,工业摇篮
沱江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全长712公里,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它是四川重要的工业集中地,人口密度高,也是四川最大的棉、蔗产地。沱江如一位无私的母亲,默默滋养着两岸的人民,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工业的崛起与农业的繁荣。在沱江流域,分布着众多的工业企业,如内江的机械制造、自贡的盐化工等,这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沱江水资源的支持。同时,沱江两岸的农田里,棉花洁白如雪,甘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农业生产景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