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7年,距离地球260光年某星域,地球第二批远征军
孔方佳终究还是跟着第二批远征军走了,他不亲自建立这个新的防御基地,心中不安。第二批远征军规模较第一批更加庞大,最终达到了规模为:曲战三型空天战列舰36艘,曲战二型空天战斗母舰24艘(李艳硬是多塞了12艘进来),曲战一型空天战斗舰108艘,另有鲲鹏级战斗运输舰96艘。
“坚盾” 要塞星域的血火尚未冷却,孔方佳已然身处第二批远征军的旗舰“轩辕号”曲战三型空天战列舰的舰桥。舷窗外,跃迁通道内光怪陆离的流光如同被巨力撕扯的丝绸,扭曲变幻着蓝紫与猩红的色调,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沉静如渊,却透着一股破釜沉舟、足以劈开星海的决绝。每一次跃迁引擎的低频震动,都透过厚重的甲板传递上来,如同这颗钢铁心脏搏动时敲响的战鼓。
“元帅,根据与孙晓司令的第一远征舰队会合坐标计算,预计37分钟后脱离跃迁。”副官的声音在舰桥内响起,打破了近乎凝滞的寂静。孔方佳微微颔首,目光却如鹰隼般锁定在战术星图上。代表第一远征舰队的蓝色光点群,正停泊在一片被标注为“灰烬走廊”的荒芜星域边缘,距离地球260光年——一个经过“昆仑”和“织梦者”联合推演,兼具战略纵深与天然掩护的咽喉之地。星图上,那道代表虫族主力的幽绿洪流虽在“断脊”行动后暂时退潮,但仍在数十光年外如同粘稠的脓液般缓缓蠕动,每一次微小的起伏都预示着下一次更猛烈、更致命的扑击。
“灰烬走廊”之名,浸透着宇宙的残酷诗意。这片由三颗濒死红矮星(编号K-7、K-9、K-11)构成的三角坟场,早已被时间榨干了最后的光热,只剩下衰败的暗红光芒,如同垂死巨兽浑浊的眼眸。混乱的引力潮汐如同无形的巨手,永不停歇地撕扯着空间结构,狂暴的磁星风暴和高能粒子流如同亿万条无形的死亡之鞭,在虚空中疯狂抽打。没有宜居行星的温润,没有富饶矿藏的诱惑,只有嶙峋破碎、如同巨兽骸骨般的小行星带,以及被反复熔炼又冻结、表面遍布狰狞沟壑的岩质行星残骸。这里是生命禁区,是高等文明不屑一顾的遗忘之地。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了地球远征军建立前沿壁垒的绝佳选择——天然的电磁迷雾如同厚重的帷幔,狂暴的引力陷阱如同无形的壕沟,足以将绝大部分窥探的目光和致命的探测波扭曲、吞噬。
“轩辕号”庞大的舰体率先撕裂跃迁泡膜,暗红如血、带着硫磺与尘埃气息的光芒瞬间涌入舷窗,舰桥内仿佛被泼上了一层粘稠的锈迹。紧随其后,第二批远征军的钢铁洪流——36艘曲战三型空天战列舰如同移动的金属山脉,棱角峥嵘的炮塔在暗红背景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24艘曲战二型空天战斗母舰如同展开死亡之翼的钢铁巨鹰,腹部的机甲弹射通道如同噬人的巨口;108艘曲战一型空天战斗舰如同蓄势待发的致命蜂群,引擎喷口闪烁着幽蓝的微光;以及96艘鲲鹏级战斗运输舰如同负重的星空巨鲸,庞大的身躯承载着文明的希望与战争的基石——如同神话中倾巢而出的天兵,带着冰冷的金属轰鸣,依次滑入这片被遗忘的炼狱。早已在此严阵以待的第一远征舰队(孙晓部)迅速靠拢,两支钢铁巨流汇合的刹那,引擎喷射流交织成一片短暂而壮丽的蓝色光幕,在暗红背景中勾勒出一片令人窒息的钢铁丛林。
“报告元帅!第一远征舰队司令孙晓,向您报到!”孙晓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轩辕号”舰桥主屏上,他左颊那道由虫族强腐蚀酸液留下的、边缘泛着诡异淡粉色的疤痕,在暗红光芒的映衬下如同一道永不愈合的战争烙印,触目惊心。他的眼神依旧锐利如剃刀,但深处那抹鏖战后的疲惫,如同沉积的火山灰,厚重得化不开。他身后的旗舰“盘古号”伤痕累累,厚重的装甲上布满了酸蚀的凹坑、能量灼烧的焦痕以及被巨力撕裂的创口,无声地诉说着“断脊”行动的惨烈与代价。
“辛苦了,孙司令。”孔方佳的声音沉稳如磐石,每一个字都带着金属的质感,“舰队状况?战损评估?样本回收情况?”“舰队主力骨架尚存,但血肉已被撕去大片。”孙晓的声音低沉,调出的数据流在屏幕上冰冷地滚动,“曲战三型战损2艘,化作星尘;重伤需大修7艘,如同断肢;‘玄武’机甲部队折损达到三分之一,钢铁与血肉同陨;‘断脊者’特遣队……”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带上不易察觉的沙哑,“有一半人没能回来,血染星河。人员伤亡……惨重。”他顿了顿,仿佛在积攒力量,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屈的狠劲,“但核心目标达成!我们成功回收了大量‘窃网者’级神经支配舰的生物组织碎片,包括其核心神经塔的珍贵残骸,以及‘蚀骨者’新型生物炮管的完整组织样本!李艳博士的团队已经在‘磐石’基地和‘凤骨’基地同步展开最高优先级解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