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联理解:与前文扬雄的豪爽应答形成对比,丰富扬雄的形象,深入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下文关于显默之道的论述做铺垫。
5.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 解析:此句是对前文扬雄言行的总结与升华。“仁者用其心”表明有仁德的人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会用心思考。“何尝失显默”意思是在该显扬自己的观点(如前文积极解答问题)与保持沉默(如遇到敏感问题不轻易发言)之间,他们能够做出恰当的选择,不会出现失误。这体现了一种儒家倡导的处世智慧,即在不同情境下把握好言行的分寸。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这种智慧的认同,认为在生活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用心权衡是该表达还是沉默,以达到最佳的处世效果。
- 关联理解:总结扬雄言行所体现的智慧,上升到处世哲学的高度,点明诗歌关于为人处世原则的思考这一主题。
6.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 解析:“咄咄”表达出诗人对“俗中愚”的惊讶与感慨。“俗中愚”指世俗中那些愚昧的人,他们追名逐利,深陷世俗的泥潭而不自知。诗人对这种现象表示不屑与批判。“且当从黄绮”,“黄绮”指商山四皓中的黄石公和绮里季,他们是着名的隐士,拒绝出仕,坚守自己的高洁品行。诗人表示应当追随黄绮的脚步,表明他要远离世俗的污浊,向这些隐士学习,坚守自己的本心和志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价值观的摒弃。
- 关联理解:将世俗之人的愚昧与黄绮的高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的价值取向,强化诗歌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主题。
7. “归与欢酌春,其如绿醪何。”
- 解析:“归与欢酌春”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面,诗人想象着回到田园,在春天与友人欢快地饮酒。“归”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回归之意,“欢酌春”营造出一种欢乐、惬意的氛围,春天万物复苏,与友人在这样的季节饮酒,享受着田园的美好与宁静。“其如绿醪何”进一步强调面对眼前的美景与美酒,诗人沉醉其中,表达出对这种田园生活方式的极度喜爱与满足。这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更是诗人超脱世俗后内心愉悦的真实写照。
- 关联理解:以美好的田园饮酒画面结尾,与前文对世俗的批判形成鲜明反差,再次突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深化诗歌主题,给读者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间。
……
句译:
1.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扬雄生性酷爱饮酒,无奈家境贫寒,常常没机会喝到酒。
2.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好在时常有热心之人,带着美酒,向他请教以解除心中疑惑。
3.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人递过酒杯,他便一饮而尽, 对于别人咨询的问题,无不详尽解答。
4.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但有时他也会沉默不语, 莫非是遇到像讨论征伐他国这样重大的问题?
5.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有仁德的人会用心去权衡, 在该表达或沉默的选择上,从不会失误。
6.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可叹世俗中那些愚昧之人, 我还是应当追随黄石公和绮里季的脚步。
7. 归与欢酌春,其如绿醪何。
不如回到田园,在春日里与友人欢快畅饮, 陶醉在这美酒之中。
……
全译:
扬雄生来好酒成瘾,奈何家境贫寒,总难沾唇。
幸得一些热心人,带着美酒向他把疑询。
酒杯一到他便一饮而尽,有问必答,解人困惑毫无保留。
可有时他也会缄口不语,莫不是碰到征伐国事这般重大隐忧?
仁人志士会用心权衡,或显或隐,抉择从不出错。
可叹世俗之人如此愚昧,我还是追随商山四皓隐居为贵。
归乡吧,趁春光与友同欢共饮,陶醉在这香醇的美酒之中。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诗词一万首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