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冲漠公子,含华隐曜,嘉遁龙盘,玩世高蹈。
- 解析:开篇点明主角“冲漠公子”, “含华隐曜”描绘公子蕴含才华却隐藏光芒,不事张扬,体现其低调内敛。“嘉遁”意为合乎正道的退隐,“龙盘”以龙潜伏盘曲之态,比喻公子如同潜藏的龙,隐居等待时机,或单纯享受隐居之乐。“玩世高蹈”表明公子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世事,行为举止高雅,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塑造出一位超凡脱俗、归隐山林的高士形象。
2. 游心于浩然,玩志乎众妙。
- 解析:“游心于浩然”指公子让自己的心灵在广阔无垠、正大刚直的精神境界中遨游,追求一种宏大、高远的精神体验。“玩志乎众妙”表示他以玩味、探索的心态钻研万物的精妙奥秘,体现出公子对精神世界深度探索的追求,表明其隐居生活并非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地在精神层面不断充实自我。
3. 绝景乎大荒之遐阻,吞响乎幽山之穷奥。
- 解析:“绝景乎大荒之遐阻”描绘公子在极其荒远险阻的地方欣赏绝世的风景,“绝景”强调景色的独特与壮丽,“大荒之遐阻”突出环境的偏远与艰难,显示出公子不畏艰难,追求极致体验的心境。“吞响乎幽山之穷奥”说公子在深山最幽深隐秘之处感受自然的声响,仿佛将这些声音吸纳进自己的身心,展现他与自然深度交融,沉浸于自然的宁静与神秘之中。
4. 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驾超野之驷,乘追风之舆。
- 解析:“于是”承接上文,表明镜机子听闻冲漠公子之事后的行动。“驾超野之驷”指镜机子驾驭着能超越旷野的四匹马,“驷”是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乘追风之舆”表示他乘坐着能追逐风的车子,用夸张手法描绘镜机子出行工具的非凡,暗示他急于见到冲漠公子并展开劝说的心情。
5. 经迥漠,出幽墟。入乎泱漭之野,遂届公于岩居。
- 解析:“经迥漠”表明镜机子经过辽远的沙漠,“迥”突出沙漠的遥远。“出幽墟”指出他离开幽静荒废的地方。“入乎泱漭之野”表示进入广阔无边的原野,“泱漭”描绘出原野的辽阔。“遂届公于岩居”最终到达冲漠公子居住的岩穴,通过一系列行程描述,展现出镜机子寻找公子路途的遥远与艰辛,也侧面烘托出公子隐居之地的偏僻。
6. 谓公子曰:“盖闻圣人不卷道而背时,智士不遗身而灭名。”
- 解析:镜机子开始劝说公子,他说听闻圣人不会摒弃正道而违背时代潮流,智士不会使自身埋没而磨灭名声。此句为镜机子劝说的理论依据,从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出发,试图引导公子改变隐居的想法,投身于时代之中,以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声名。
7. 生必耀华名于玉牒,没则勒洪伐于金册。
- 解析:镜机子进一步阐述,人活着的时候应该在玉牒(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这里代指史册)上彰显荣耀的名声,去世后则要把伟大的功绩铭刻在金册(同样代指史册)上。强调人生在世应追求功成名就,流芳百世,这是世俗对成功人生的一种普遍认知,镜机子以此来打动公子,让他意识到隐居可能会错失这样的机会。
8. 今公子违世陆沉,避地独窜。
- 解析:镜机子指出如今公子背离世俗,像无水而沉般隐居,避开众人独自逃匿。“陆沉”形象地描绘出公子在尘世中却隐于无形的状态,“独窜”则突出其独自隐居的行为,此句意在表明公子当下的选择与镜机子所倡导的积极入世观念相悖。
9. 有生之欢灭,资父之义废。
- 解析:镜机子认为公子的隐居使得人生应有的欢乐消失,也废弃了作为儿子赡养父亲的大义。从人生乐趣和道德责任两方面对公子的隐居生活提出质疑,强调隐居生活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试图让公子反思自己的选择。
10. 愁洽百年,苦溢千岁。
- 解析:镜机子夸张地形容公子的隐居生活充满忧愁与痛苦,这种情绪蔓延百年甚至千年。通过极度夸张的表述,强化隐居生活在镜机子眼中的悲惨色彩,进一步劝说公子改变现状,追求更积极的生活方式。
11. 何异促鳞之游汀泞,短羽之栖翳荟。
- 解析:镜机子用比喻来说明公子隐居的局限,说这与小鱼在小水洼中游泳、短羽毛的鸟栖息在茂密草丛中没有什么不同。“促鳞”“短羽”强调生物自身条件的局限,“汀泞”“翳荟”描绘生存环境的狭小与局促,以此暗示公子隐居生活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享受更广阔世界的可能。
12. 今将荣子以天人之大宝,悦子以纵性之至娱。
- 解析:镜机子表明现在要以如同天赐的最宝贵的东西使公子荣耀,用尽情放纵本性的最大乐趣让公子愉悦。这里镜机子开始抛出诱惑,试图用世俗中能给予的最高荣耀和极致快乐来打动公子,使其改变隐居的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