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女休行
傅玄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
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
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
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
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
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
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
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
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
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
一市称称善,观者收泪并慨慷。
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烈女直造县门,云父不幸遭祸殃。
今仇身以分裂,虽死情益扬。
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
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
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不能成。
烈着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
夫家同受其祚,子子孙孙咸享其荣。
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
……
赏析:
《秦女休行》是傅玄创作的一首叙事诗,以其激昂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古代烈女的英勇形象与高尚气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主题思想
1. 对侠义精神与正义的歌颂:诗歌围绕庞氏烈妇为父报仇的事迹展开,核心在于歌颂她的侠义行为和坚守正义的精神。在面对“仇人暴且强”,家中男兄弟“志弱不能当”的困境时,烈妇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气和决心手刃仇人。她的行为虽触犯法律,但动机是为父雪恨、伸张正义,这种为了正义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侠义之举的高度推崇,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赞美与弘扬。
2. 对传统价值观的彰显:诗中体现了古代社会多种重要的传统价值观。“义声驰雍凉”突出了烈妇的“义”,她为父报仇符合当时人们对孝道和家族责任的认知,尽到了子女应有的义务。同时,烈妇在报仇后主动投案自首,称“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又展现出对法律和社会秩序的尊重,表明她的行为并非肆意妄为,而是在坚守正义的同时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道德与法律平衡的追求。
二、艺术特色
1. 生动的叙事手法:诗歌采用叙事的方式,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从交代故事背景,如仇家的强横、兄弟的懦弱,到烈妇暗中谋划、果断报仇,再到她主动自首以及众人的反应,整个过程叙述得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在描写报仇场景时,“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通过对细节的生动刻画,如兵器的藏匿、仇人的毙命、血腥的场面等,将紧张激烈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 鲜明的人物塑造:通过对烈妇言行和心理的描写,塑造出一个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烈女形象。“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展现出她外表沉着冷静,内心却因仇恨而痛苦煎熬,谋划报仇时心思缜密。报仇时的果敢决绝,以及自首时的大义凛然,“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都充分体现了她勇敢、坚毅且知礼守法的性格特点。同时,诗中还通过旁人的反应,如“一市称称善,观者收泪并慨慷。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从侧面烘托出烈妇行为的震撼力和她形象的高大,使读者对烈妇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 强烈的情感表达:诗人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融入了强烈的情感。对烈妇的赞美之情贯穿全诗,无论是对她报仇行为的描述,还是对她大义自首的肯定,都饱含着敬佩。“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用夸张的手法赞美烈妇的勇猛气势;“烈着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直接歌颂她建立了稀世功绩,树立了不朽名声。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烈妇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整个事件的感慨,如“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不能成”,借他人的反应烘托出一种悲壮的氛围,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深沉,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秦女休行》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叙事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成为古代叙事诗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傅玄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也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物精神风貌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
解析:
1.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
- 解析:开篇点明主人公,“庞氏”指出烈妇所属家族,“烈妇”表明其性格特点,即刚正有气节。“义声驰雍凉”,说明她的侠义声名在雍州和凉州一带广泛传播。“义”字概括了她的行为符合正义,为下文叙述她的事迹做铺垫,强调其行为得到了地域内人们的认可和传颂。
2. 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
- 解析:此句交代故事背景,说明烈妇父母家与仇人结下了深仇大恨。“重怨”突出仇恨之深,“暴且强”描绘仇人性格残暴,势力强大,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烈妇要报仇,也暗示了报仇行为的艰难,为烈妇的英勇行为埋下伏笔,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