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咨尔弟淳、琬、瑫、谟、总、瞻
- 解析:“咨”是一种带有告诫、劝告意味的语气词。“尔”指代“你们”,明确对象为弟弟淳、琬、瑫、谟、总、瞻,直接点明诰诫的受众,开启对弟弟们的劝诫之语。
3. 古人有言,‘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又曰,‘周之有至德也,莫如兄弟。’
- 解析:引用古人话语来强调主题。“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出自《论语》,强调孝悌观念,即孝顺父母的人,也会对兄弟友爱,表明孝悌是为人之本。“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出自《诗经》,意思是遇到死丧的悲伤之事,兄弟之间会格外相互关怀,体现兄弟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周之有至德也,莫如兄弟”强调周朝认为最高尚的德行,莫过于兄弟之间的情谊,从不同角度阐述兄弟关系在传统道德观念中的重要地位,为后文劝诫弟弟们团结友爱奠定理论基础。
4. 於戏!予闻明德惟馨,群子罔不祗顺
- 解析:“於戏”同“呜呼”,是感叹词,表达感慨之情。“予闻”即“我听说”,引出观点。“明德惟馨”意思是光明的德行才是真正芳香的,强调品德高尚的重要性。“群子”指弟弟们,“罔不”表示无不,“祗顺”意为恭敬顺从。此句是说我听说高尚的品德才是最美好的,你们都应该恭敬顺从地追求它,进一步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引导弟弟们重视自身德行。
5. 今汝罔不克慎厥初,慎厥初哉
- 解析:“今”表示现在。“汝”指弟弟们,“罔不”双重否定表肯定,即都。“克”能够,“慎”意为谨慎,“厥初”指事情的开端。此句强调弟弟们现在都要能够谨慎对待事情的开端,反复叮嘱“慎厥初”,突出开头谨慎对于后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希望弟弟们在行事之初就秉持慎重态度。
6. 惟别罔见,故分而告之,以勖以戒
- 解析:“惟”因为。“别罔见”意思是因为个别叮嘱才能更好地被你们理解看到(效果)。“故”所以,“分而告之”即分别向你们每个人说。“勖”意为勉励,“戒”是告诫。此句说明因为单独针对每个人说才能达到更好效果,所以分别对弟弟们进行劝诫,既包含勉励之意,也有告诫之语,体现对每个弟弟劝诫的针对性。
7. “淳,汝幼而颖悟,早孤而不孤,长能识治而无骄尚,温雅以和,宽而有断
- 解析:对淳进行评价。“汝”指淳,“幼而颖悟”表明淳年幼时就聪慧过人,悟性很高。“早孤而不孤”,说明虽早年失去父亲,但因家庭其他成员关怀等,未让他有孤苦之感。“长能识治”指长大后能懂得治国理政或为人处世的道理,“无骄尚”即不骄傲自负。“温雅以和”形容其性格温和文雅且随和,“宽而有断”说明为人宽厚同时又有决断力,全面肯定淳的优点,为下文劝诫做铺垫。
8. 然汝等之才,故有长短,苟能无以长自足,而以短自厉,则吾亦无忧矣
- 解析:“然”表转折,指出虽然淳有诸多优点,但大家都各有长短。“苟”如果,“无以长自足”即不要因为自己的长处而自我满足,“以短自厉”是说要以自己的短处来激励自己进步。此句希望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保持进取之心,体现兄长对弟弟持续成长的关怀与期望。
9. “琬,汝当慕通达,有以接物,推贤乐善,周而不比,宽而不纵,泛而不流
- 解析:针对琬提出期望。“汝”指琬,“慕通达”希望琬向往并追求通情达理、豁达的处世态度。“有以接物”即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推贤乐善”倡导推举贤能之人,乐于做善事。“周而不比”出自《论语》,意思是与人团结但不结党营私;“宽而不纵”表示待人宽厚却不放纵;“泛而不流”指与人广泛交往但不随波逐流。此句从处世态度、人际交往、品德行为等方面为琬指明努力方向。
10. 故曰:‘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
- 解析:再次引用《论语》中的话,强调君子应团结众人但不结党营私,进一步阐释前文“周而不比”的含义,借助经典语句增强劝诫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加深琬对正确人际交往原则的理解。
11. “瑫,汝性淳和,当修己以敬,推贤接善,先人后己,终日乾乾,无怠无违
- 解析:对瑫进行劝诫。“汝”指瑫,鉴于其性格淳和,“修己以敬”建议他通过以恭敬的态度来修养自身品德。“推贤接善”鼓励推举贤能、接纳善良之人。“先人后己”倡导凡事先考虑别人,后考虑自己。“终日乾乾”出自《易经》,形容整日勤奋努力,“无怠无违”表示不懈怠、不违背道德准则,从品德修养和行为态度方面对瑫提出要求。
12. “谟,汝质直而好义,温故而知新,吾闻君子不重则不威,愿汝因学以广文,因文以富财,因财以施惠,使足践道,言为世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