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廉深简洁,贞夷粹温,和而能峻,博而不繁:
- 解析:他廉洁深沉,简约高洁,坚贞平和,纯粹温良,温和之中又有峻峭的一面,学识广博却不繁琐。从多个维度全面地赞美陶渊明的品德和学识,展现其品德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体现他性格的多面与和谐统一。
5. 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于此,两非默置:
- 解析:依顺世俗就会崇尚与众人相同,违背时俗就会显得与众不同,这两种情况只要有其一,都不能默然置之。阐述世俗中人们面临的两种处世态度,为下文突出陶渊明与众不同的处世方式做对比,说明大多数人面临这两种情况都会有所纠结。
6. 岂若夫子,因心违事,畏荣好古,薄身厚志:
- 解析:哪里像陶渊明先生,顺应自己的内心而违背世俗之事,害怕荣耀,喜好古风,轻视自身,看重志向。与前文两种世俗处世态度对比,突出陶渊明坚守内心、不慕虚荣、追求高尚志向的品质,表明他不受世俗左右,坚定地遵循自己的内心。
7. 世霸虚礼,州壤推风,孝惟义养,道必怀邦:
- 解析:当世的霸主对他以礼虚心相待,州郡的长官推重他的风范,他以义行奉养双亲,心中不忘国家。说明陶渊明虽隐居,但品德高尚,受到各方敬重,同时体现他既重孝道又心怀家国的情怀,展示其品德的影响力和他全面的精神境界。
8. 人之秉彝,不隘不恭,爵同下士,禄等上农:
- 解析:人秉承着常性,他既不拘谨也不傲慢,他的爵位如同下等的士人,俸禄和上等的农夫相等。强调陶渊明秉持中正平和的为人之道,安于平凡的生活,不追求高位厚禄,体现他心态的平和与对平淡生活的满足。
9. 度量难钧,进退可限,长卿弃官,稚宾自免:
- 解析:人的胸怀气量难以衡量,出仕与归隐却有迹可循。司马相如弃官而去,郑朴自己辞去官职。这里以司马相如和郑朴为例,说明历史上有与陶渊明一样选择弃官归隐的人,暗示陶渊明的选择并非个例,而是有着相似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10. 子之悟之,何悟之辨:
- 解析:陶渊明你能领悟到这些道理,你的领悟是多么透彻啊。直接表达对陶渊明能领悟人生真谛、做出正确选择的高度赞赏,强调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明智抉择。
11. 赋辞归来,高蹈独善:
- 解析:他写下《归去来兮辞》,远离尘世,独善其身。以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指代他辞官归隐的行为,赞美他远离世俗,坚守自我品德修养的高尚行为。
12. 亦既超旷,无适非心,汲流旧巘,葺宇家林:
- 解析:他已然超脱旷达,无论身处何地都顺遂心意。在故乡的山峦间汲取清泉,在家乡的树林边修建屋舍。描绘陶渊明归隐后的超脱心境和生活场景,体现他归隐后内心的自由和对田园生活的享受。
13. 晨烟暮霭,春煦秋阴,陈书缀卷,置酒弦琴:
- 解析:清晨的烟雾,傍晚的云霞,春天的和煦,秋天的阴凉,他时而陈列书籍、整理书卷,时而摆酒弹奏琴弦。进一步描绘陶渊明归隐生活的闲适惬意,通过对四季景色和日常活动的描写,展现他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享受自然与文化的乐趣。
14. 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子然其命:
- 解析:他生活秉持勤俭节约,自身又饱受贫困与疾病困扰。别人会为此忧愁,而他却坦然面对命运。此句描述陶渊明生活的艰难状况,以及他面对困境的坦然态度,突出他安贫乐道、坦然面对命运的豁达心境。
15. 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
- 解析:他甘愿隐居过着闲适的生活,多次推辞朝廷的征聘。这并非只是表明他的正直,更是他坚守道的本性。再次强调陶渊明拒绝出仕,坚守隐居生活是出于对自身所秉持的“道”的坚守,突出他的高洁品性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16. 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
- 解析:命运纷繁复杂如水流旋转,善恶报应却渺茫难测。谁说上天会眷顾仁人,这实在让人对所谓的明智产生怀疑。这里表达对命运无常和善恶报应的疑惑,以陶渊明的遭遇引发对命运和天道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无奈和困惑。
17. 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
- 解析:都说上天高远,为何违背这种(善有善报)的道义?践行诚信又该凭借什么,想要顺应天理又该如何安置自己?进一步抒发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对上天是否秉持正义、人们践行道德的依据产生质疑,反映出面对陶渊明的不幸命运时内心的悲愤和不解。
18. 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