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何偃书
王僧达
仆以不才,谬蒙时遇,内不能避宠招讥,外不能宣力效用,恒寝丘园,弋钓为娱。方尔时也,不知丹青之妙,匹以工锤;珪璋之丽,侔以明月。及其蹑筋力,蹙患殷忧,形魂分张,神气哀竭,岂复能与足下周旋谈笑,极当年之盛邪?
今虽王道鸿鬯,或有激朗于天表,必欲偃蹇高骧,自求多福;追念生平,眇然何适!且当更与才贤,周旋当世。夫道有屈伸,故衣锦有有时而不遇,是以谨疾退躬,以全私愿。若天假其年,还叙旧好,否泰荣悴,不干怀抱。
……
赏析:
《与何偃书》是王僧达写给何偃的书信,通过对自身经历、心境的叙述,展现了他在仕途与人生抉择上的思考,文风真挚深沉,情感复杂细腻。
一、内容主旨
1. 自我剖析与无奈感慨:开篇王僧达以“仆以不才,谬蒙时遇”的谦辞,道出自己虽获机遇却觉自身才能不配的忐忑。“内不能避宠招讥,外不能宣力效用”表明他在朝廷中的尴尬处境,既因受宠遭讽,又自觉未能为朝廷尽力,内心满是无奈。这种对自身在官场表现的反思,揭示出其在仕途上的迷茫与挣扎。
2. 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心境转变:“恒寝丘园,弋钓为娱”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中,他对世俗所看重的“丹青之妙”“珪璋之丽”等事物不再执着,心境发生了显着变化。然而,“蹑筋力,蹙患殷忧,形魂分张,神气哀竭”又表明现实的压力和忧患让他身心俱疲,即便向往田园,却仍难以摆脱尘世烦恼。
3. 人生抉择与豁达态度:面对当下“王道鸿鬯”的局势,有人“偃蹇高骧,自求多福”,但王僧达选择不同道路。他决定“谨疾退躬,以全私愿”,即退隐以成全自己的心愿,若能长寿,还希望与友人重叙旧好,且将人生的“否泰荣悴”置于度外,体现出一种历经波折后的豁达与对自我追求的坚守。
二、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直抒胸臆:文章毫不掩饰地表达作者内心的矛盾、无奈、疲惫与坚定等复杂情感。如对在朝困境的叙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抉择的思考,皆直白坦率,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其心路历程,极易引发共鸣。
2. 对比映衬,凸显心境: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官场的烦恼忧患进行对比。田园中对世俗珍贵之物的淡泊,与官场中因宠遇和责任带来的压力形成鲜明反差,突出作者心境变化,强化对仕途厌倦与对宁静生活渴望的表达。
3. 语言质朴,表意深刻:文字质朴平实,无过多华丽雕琢。但简洁语句背后蕴含深刻人生感悟与复杂情感。如“岂复能与足下周旋谈笑,极当年之盛邪?”以简单问句,传达出今非昔比的感慨与对往昔情谊的怀念,意味深长。
……
解析:
1. 仆以不才,谬蒙时遇
- 解析:“仆”为作者自谦之称,展现出谦逊姿态。“不才”是自我贬低,表明自认为自身才能有限。“谬蒙时遇”,“谬”有错误、不当之意,此句表示作者觉得自己是误打误撞得到时代的垂青,体现出对所获机遇的意外与不安,暗示其对自身能力与机遇适配度的怀疑。
2. 内不能避宠招讥,外不能宣力效用
- 解析:从内外两个角度剖析自己在官场的尴尬处境。“内”指朝廷内部,“避宠招讥”说明作者身处朝廷,虽受宠却无法避免招来他人的讥讽,反映出宫廷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受宠易引发他人不满。“外”指对外事务方面,“宣力效用”意味着无法为国家尽力、发挥作用,显示出作者对自身在官场未能达成预期作为的自责。
3. 恒寝丘园,弋钓为娱
- 解析:“恒”表示常常,“寝”即居住,“丘园”代指山林田园,描绘出作者常常居于田园的状态,表明其对田园生活的偏好。“弋钓为娱”,“弋”指射鸟,“钓”为钓鱼,说明作者以射鸟和钓鱼作为娱乐方式,体现出田园生活的闲适与作者对这种生活的享受,与前文官场的困扰形成鲜明对比。
4. 方尔时也,不知丹青之妙,匹以工倕;珪璋之丽,侔以明月
- 解析:“方尔时也”点明处于田园生活的那个时候。“丹青之妙”指绘画艺术的精妙,“工倕”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巧匠,这里表示在田园生活中,作者不觉得绘画的精妙程度能与工倕的高超技艺相媲美;“珪璋之丽”形容美玉的美丽,“侔”意为等同,“明月”指明月珠,即认为美玉的美丽也无法与明月珠相提并论。此句通过对世俗所认为的精妙、美丽事物的重新评判,突出田园生活对作者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影响,表明他在田园中淡泊了对世俗珍贵事物的追求。
5. 及其蹑筋力,蹙患殷忧,形魂分张,神气哀竭
- 解析:“及其”表示等到,“蹑筋力”体现出作者为应对各种情况费尽精力,“蹙患殷忧”指遭遇众多忧患之事,“殷”表示程度深,说明忧患之多。“形魂分张”描绘出身体和灵魂仿佛要分离的痛苦状态,“神气哀竭”表明精神和元气都极度衰竭,生动地展现出作者在面对诸多压力和忧患时身心俱疲的惨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