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 “长寿”可能指长寿殿,是太子学习或活动的场所。“察书”表示研读书籍,体现储君勤奋好学,注重知识积累。“龙楼”代指太子所居之宫,“回辔”原指返回,这里表示储君在学业或政务活动后返回居所,描绘了储君专注学习、勤勉行事的形象,展现其积极向上、为承担未来重任而努力的状态。
12. 重道上庠,行遵儒肆
- 解析: “重道”表明重视儒家的道德、学说,“上庠”是古代的高等学府,这里指代儒家教育体系。“行遵儒肆”指储君的行为遵循儒家的规范和准则。此句强调储君对儒家思想和教育的重视,以儒家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体现皇家对儒家文化的推崇,也表明储君以儒家的理念来培养自己,为将来治理国家做准备,因为儒家思想在古代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
13. 朝阳有干,布叶萋萋
- 解析: 此句化用《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以朝阳下树木枝干挺拔,枝叶繁茂生长的景象,比喻储君如同茁壮成长的树木,充满生机与活力,前途光明,寓意储君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将来能够担当大任,为国家带来繁荣昌盛,同时也象征着皇家的德泽如树木的枝叶般蔓延,福泽深厚。
14. 思皇威矣,鹓羽高栖
- 解析: “思皇”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赞美帝王,“威矣”强调帝王的威严。“鹓”即鹓雏,在古代传说中是与凤凰同类的神鸟,常比喻贤才或高贵的人。“鹓羽高栖”描绘鹓雏栖息在高处,象征着贤才归附于威严的帝王,也暗示帝王身边人才济济,如同鹓雏围绕,凸显帝王的威望和对贤才的吸引力,展现皇家人才汇聚的盛况。
15. 出驰先辂,入秉介圭
- 解析: “出驰先辂”指帝王出行时,乘坐的车驾走在前列,显示出帝王出行的威严与尊贵,其地位至高无上。“入秉介圭”中,“秉”意为手持,“介圭”是一种大的玉圭,古代帝王举行仪式时所执,象征权力和身份。此句描绘帝王入朝时手持介圭,展现出其庄重严肃的形象,突出帝王在朝廷中的核心地位和权威,无论是出行还是在朝中,都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16. 瞻秦望井,建鲁分奎
- 解析: “瞻秦望井”“建鲁分奎”涉及古代的分野观念。古人将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区域对应,“秦”“鲁”是古代的地域,“井”“奎”是星宿名称。此句意思是帝王以其高远的目光和卓越的规划,如同观察天象分野一样,对国家的地域进行合理的治理和规划,展现出帝王对国家的宏观掌控能力,如同能够洞察天地之间的奥秘,合理安排国家的布局,体现皇家统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17. 求贤每劳,得士方逸
- 解析: “求贤每劳”表明帝王为了寻求贤能之士,不辞辛劳,积极主动地去发掘人才,体现出帝王对人才的重视。“得士方逸”指得到贤士的辅佐后,国家的治理更加顺畅、安稳,强调贤才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帝王善于用人,贤才在其统治下能够发挥作用,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突出皇家重视人才、善于纳贤的特点。
18. 有觉斯顺,无文咸秩
- 解析: “有觉”指有所觉悟、遵循正道,“斯顺”表示这样就能顺应天理、人心。“无文”可理解为不借助外在的虚文,“咸秩”指都能按次序、有条理地进行。此句意思是只要遵循正道,即使不依靠繁琐的形式,一切事务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强调帝王治理国家注重实质,遵循正道,以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国家的运行,体现皇家治理的务实性和合理性。
19. 万箱惟重,百锾载恤
- 解析: “万箱”出自《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指代粮食丰收,有大量的粮食储备。“惟重”表示对粮食储备的重视,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粮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百锾”指罚金,“载恤”表示加以体恤。此句体现帝王既重视国家的粮食储备,保障民生,又在刑罚方面怀有体恤之心,不轻易施以重罚,展现出帝王在治国理政中兼顾经济民生与人文关怀,体现皇家统治的全面性和仁德。
20. 屈草戒谀,阶蓂纪日
- 解析: “屈草”传说中是一种能够识别奸佞、弯曲指向佞人的草,这里象征着宫廷中倡导正直,防止谄媚之风。“戒谀”即警戒阿谀奉承的行为。“阶蓂”指蓂荚,传说它每月初一从一边开始生长一片荚,到月半共长十五片,从十六日起,另一边每天落一片荚,到月底落完,可用来纪日。此句借屈草和阶蓂这两种祥瑞之物,暗示皇家宫廷风气清正,注重明察是非,且有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秩序,展现皇家内部环境的清明和有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