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囿於形数要亦有终穷也唯其混而
未散则始不可识惟不可识然後能乆成
第五章二百十言
元明化昩道用隐显元帝应用万物得母不
知其子谁知我祖
方其未始有物昩宻而未彰及元明化昩
生所旣立道由是隐亦由是显若不了元
明随物?眞元明爲色所迷则道自此隐
若了元明识知变化虽生吾不知其生则
道由此显体此应用谓之元帝万物逐末
吾独得母人所以逐末者不知我从道出
我爲道之子旣不知子孰知其本始
吾言於象妙元始赤子归吾不去鎭类守元
母变化由变化不隐自妙妙起妙成妙帝出
入
若有拣择则妙非自然道恶拣择故精亦
妙象亦妙象者物之成形者也物虽成形
吾之元始未甞有散若能帝不失赤子之
心如婴儿之未孩使元始之妙归吾不去
知其子守其母用变化由变化吾不知其
变化使日用显然之间不隐自妙起从妙
起吾不知其起成从妙成吾不知其成是
谓妙帝出入
吾元元之大道徼然不见鬼道神帝用无用
无用无穷成帝妙用神鬼不测吾曰神其门
鬼其戸不见其道不知其行鬼行神游妙常
变化
元元之妙万物受其役而不知故其道可
以役服鬼怪帝制神明用於无用用用不
穷帝制万物神鬼不测礼曰鬼神之德其
感矣乎视之不见听之莫闻然则物之不
可测者莫鬼神若也以鬼神况道但其门
户耳及其堂奥岂得而知之哉不见其道
不知其行如鬼行神游妙常变化近在目
睫而人莫知也
惚惚恍恍万物之神奥恍恍惚惚万物之鬼
宅道行眞化杳冥之灵室虚无至大元居道
安神妙帝寂耳目不可得
恍恍惚惚谁知恍惚杳杳冥冥谁知查冥
有知之者则非恍非惚非杳非冥取之不
禁用之不竭是谓神奥亦曰鬼宅亦曰灵
室吾始化灵室於无生有元元之妙一穴
其眞所谓穴者开物成务之谓也虽穴其
眞而元妙之本不散不亡以无象爲象故
曰孔容以无神爲神故曰神帝虚无至大
虽散爲道然散不失元故道无巨细居之
皆安虽帝用无方然用不失神故其用亦
寂而不见在於无中听不以耳视不以目
耳目且不可得况於声色之见闻乎佛书
谓空中无眼耳鼻舌身意者此也
眞人元妙大道本微动出应取用无穷尽道
与物藏不虚不实不夺不取器留不常道还
不休吾故无穷若此
大道本微用之不尽则非微也盖多寡有
无乃前尘分别之相而不知道与物藏非
相可测则大而小微而广虚而实实而虚
夺而取取而夺非形器之所能留碍也至
于形器然後留碍不常乃有大小广微之
别道出形器用之不休吾故无穷若此
第六章一百五十九言
妙变妙化无所不妙元变元化无所不元神
变神化无所不神眞变眞化无所不眞道变
道化无所不道一变一化无所不一
妙至於无所不妙则妙在瓦砾道至於无
所不道则道在梯稗今指瓦砾稊稗而谓
之道可乎然瓦砾稊稗未甞非形器之结
识假者但见其假识眞者但见其眞者其
结形则与天地等耳所谓妙在瓦砾道在
稊稗岂爲过哉佛书论圎觉以爲地狱天
宫同一净土涅盘生死同一法性诸戒定
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菩提外道所成就
法同是菩提智慧愚痴通爲般若是爲诸
佛随顺觉性此即一变一化无所不一之
谓也
一散无方数不可及谓之无数六变三元爲
大变六化三元爲大化
一散无方至於十百千万以至於不可胜
数若一一穷之各言其异则肝胆楚越如
是则虽谓之有数可也若返於一原其皆
出於道则胡越之逺未甞不同如是则虽
谓之无数亦可也役於形渉於数要必有
穷故变化之数极於十八易曰十有八变
而成卦所谓十八者六变三元之谓也卦
之始画爲三因而重之爲六卦始爲三元
卦重爲六变每爻三变以三乗六故十有
八变而数穷天六变十有八地六化十有
八合之爲三十六衍而十之爲三百六十
日月之运天地之数皆穷於此
一不可得道不可得眞不可得神不可得元
不可得妙不可得有得之是谓有得上下交
德失吾所得无得之是谓无德
道不可得苟得无得是谓得道若觉有得
则爲失得有得得德无得得道
一返道道返眞眞返神神返元元返妙至妙
无返变化息矣此道无上吾曰最上妙道得
之入於无始
返者返有归空返末归本返流归元人所
以随流下而忘反者外物怵之尔苟外物
无慕则内重内重则不流旣不下流则必
返上返返之极至无所返乃爲至道
第七章一百十四言
妙清元净妙元清净大本元清妙净元妙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