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服其德如水之流入深谿既心宇
如谿是能保其常德不离于身去刚躁之
欲心复性归于婴儿也婴儿者谕其怕然
淳和是非都泯也谿者水注川曰谿有道
之士知己之心字如谿由虚室生白昭昭
明了乃守其渊默持之自晦使光而不曜
此可爲天下之法式矣人既模楷法式者
是见其常德无所差忒德不差忒将与道
冥极也极者言其深不可穷极也人所归
服而模楷法式是己之尊荣在民之先当
守其卑辱持胜自污而受衆垢若此则天
下归心如水之投于深谷夫器量如谷是
内德充足德充而无名则复归于道朴也
朴者谓隐材器而藏用也谷者水注谿曰
谷
颍滨苏辙曰雄雌先後之及我者也白黑
明闇之及我者也荣辱贵贱之及我者也
夫欲先而恶後欲明而恶闇欲贵而恶贱
物之情也然而先後之及我不若明闇之
切明闇之及我不若贵贱之深古之圣人
去妄以求复性其性愈明则其守愈下其
守愈下则其德愈厚其德愈厚则其归愈
大盖不知而不爲不若知而不爲之至也
知其雄守其雌知性者也知性而争心止
则天下之争先者皆将归之如水之赴谿
莫有去者虽然譬如婴儿能受而未能用
也故曰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见性
者也居闇而视明天下之明者皆不能以
形逃也故衆明则之以爲法虽应万物而
法未尝差用未能穷也故曰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复性者也诸妄已尽处辱
而无憾旷兮如谷之虚物来而应之德足
於此纯性而无杂矣故曰复归於朴
达眞子曰盖性复於婴儿然後造於无极
造於无极然後反於朴固其入道之序也
德之不离然後不忒德之不忒然後乃足
固其入德之序也爲衆有所归若其谿然
後爲天下式既爲天下式则万善爲一己
之所容然後爲天下谷固其所至之序也
盖有常性然後有常德有常德然後有常
道其序也
清源子刘骥曰天一生水在人爲精阴中
之阳也故谓之雄地二生火在人爲神阳
中之阴也故谓之雌知其雄者保其精也
守其雌者存其神也纯素之道唯神是守
守而勿失与神爲一虚无自然也身之虚
而万物至心之无而和气归如水之注谿
不召而自来故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则德
与性合而不离故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婴儿者居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所以俗
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故
知其白守其黑也知白守黑则慧而不用
实智若愚定慧相资智恬交养守道之精
杳杳冥冥守道之极昏昏默默链虚无之
体成自然之眞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
其明故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则德与性合
而无差忒故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无极
者无穷无极同於大通与道爲一圣人体
道之眞不以物易己不以美害生虽有荣
观燕处超然大白若辱盛德容貌若愚故
知其荣守其辱也知荣守辱则纳污藏垢
无所不容如谷之虚无所不纳故爲天下
谷爲天下谷则反归眞空与道合体故常
德乃足复归於朴朴者道之大全谓如混
沌之始朴一元之初生也
黄茂材曰夫道虚无恬淡清静无爲超然
出於群物之上谓之雄可也何以爲雌谓
之白可也何以爲黑谓之荣可也何以爲
辱盖道欲退藏非有所眩耀於世虽知其
雄乃自处以雌虽知其白乃自处以黑虽
知其荣乃自处以辱故能爲天下谿可以
行也爲天下式可以法也爲天下谷可以
容也夫道至大求之者多各从其所入爲
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孰爲婴儿
非道乎此自其德之不离而入於道者也
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孰爲无
极非道乎此自其德之不忒而入於道者
也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孰爲朴
非道乎此自其德之乃足而入於道者也
惟道难言言之不足至於再三又使其音
韵句读相类可以诵咏於口而不忘老子
之意所以开示後人何其详且至耶
朴散则爲器圣人用之则爲官长故大制不
割
御注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
器有形名焉有分守焉道则全天与人合
而爲一器则散天与人离而爲二道之全
圣人以治身道之散圣人以用天下有形
之可名有分之可守故分职率属而天下
理此之谓官长易曰知微知彰知柔知刚
万夫之望与此同义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复於道朴则浑沦窅
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此乃体冥眞理者
也若於治道则当散而爲器河上公曰万
物之朴散则爲器用若道散则爲神明流
爲日月分爲五行也夫人眞心之散则爲
念虑念虑一动则百行彰而庶事生庶事
者材器也故圣人就其材器因其贤能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