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吴澄迷
德经上下篇之首句曰上德不德故以德/字名篇篇名非有意义释者廼谓
上篇专言道下篇专言德其失甚矣他本/或作道德经下今按道经德经云者各以篇
首一字名其篇後人因合二篇之名而/称爲道德经非以道德二字名其书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此以道与仁对言上德者在德之上道也
下德者在德之下仁也道无爲不以德爲
事故曰不德有德者德在道之中也煦煦
爲仁惟恐失其德故曰不失德无德者不
能有其德也
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又以道与仁对言以犹用也言道之无爲
无用於爲也仁则爲之而有用於爲矣
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上义爲之而有以爲
此以德与仁对言仁者在仁之上德也上
义者在义之上仁也德虽爲之而亦无用
於爲固不能及道之无爲而无以爲然过
於仁之爲之而有以爲者矣
上礼爲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此专言义上礼者在礼之上义也攘郤也
犹言捋也仍就也义不足感人故爲之而
莫之应人不来就我则我将往就人矣故
捋郤其袂於臂以行而就之也甚言其劳
拙之状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
义而後礼
结上文超下文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
华而愚之始也
此兼言礼智忠信者德之厚也渐变而薄
一降爲仁再降爲义三降爲礼而忠信之
厚德薄矣礼者欲其理而不乱也而适以
基乱故曰乱首前识犹先知智也道犹木
之实未生之初生理在中胚腪未露既生
之後则德其根也仁其干也义其枝也礼
其叶也智其华也根干枝叶华自道中生
智者欲其哲而不愚而适以肇愚故曰愚
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
其华故去彼取此
结上文处厚不处薄谓贵德而不尚礼居
实不居华谓体道而不用智彼谓薄华此
谓厚实
右第三十三章按老子上篇首章分/说道德下篇首章分
说道德仁义礼智吾之所谓道德仁/义礼智以其天地人物之所共由者
曰道以其人物之所得於天地者曰/德德其统名分言则四得天地生物
之元以爲德而温然慈爱者曰仁得/天地收物之利以爲德而截然裁制
者曰义得天地长物之亨以爲德而/粲然文明者曰礼得天地藏物之贞
以爲德而浑然周知者曰智老子则/以道爲无名德爲有名自德而爲仁
义礼智每降愈下故此章之等以道/爲一在德之上故曰上德以德爲二
在仁之上故曰上仁以仁爲三在德/之下义之上故曰下德上义以义爲
四在礼之上故曰上礼而总名之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
义又继之曰失义而後礼以礼爲五/也又先言夫礼而後言刖识以智爲
六也拟诸易卦之六位则道初德二/仁三义四礼五智六道实智华实实
虚华初上爲始终也德根礼叶根厚/叶薄二五爲世应也仁干义枝干单
枝坼三四爲比邻也道犹天也包含/徧覆万有之原德犹地也忠信爲土
四端所资仁犹春也德土禅木义犹/秋也仁木禅金礼犹夏也义金禅火
智犹冬也礼火禅/水各传所胜也
道一 德二 仁三 义四 礼五 智六
上德不德 上仁 下德上义不失 上礼/是以有德 德是以无
无爲而无爲之而无爲之而有爲之而眞忠信之薄道之华/以爲 以爲 以爲 之应 乱之首愚之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
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
一以爲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一者冲虚之德上篇所谓抱一所谓爲一
後章所谓道生一皆指此而言庄子谓之
太一又但谓之一此廼自然之道所爲其
用则虚而不盈後而不先柔而不刚弱而
不强前章固屡言之而此章尽发其藴得
者谓得此一以爲德以此故能若是天地
神谷四者名异实同其运转而清明者曰
天凝聚而宁静者曰地神者两间二气之
妙张子所谓两在故不测者其用感应无
方故灵谷则两间空虚之处张子所谓空
虚即气者其气充塞无间故盈贞犹木之
桢干爲天下贞犹曰爲民极也言天清地
宁神灵谷盈万物之生生不穷侯王立乎
天下之上而爲民极其所以致之者皆由
得此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
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
恐灭侯王无以爲贞而贵高将恐蹶
无以谓若无此德而以之裂分判发震动
歇不能感应而灵竭不能充塞而盈灭息
灭而不生蹶倾跌而失其位
故贵以贱爲本高以下爲基是以侯王自谓
孤寡不谷此其以贱爲本耶非乎
此章以六者并言而此以承上文贵高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