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眞十书卷之五十九
黄庭外景玉经注
梁 丘 子 注 解
作道优游深独居
作道当入净室中及胎链形遗於精神也
扶养性命守虚无
虚无者自然也守道养形修契自然无离
於己身也
恬淡无爲何思虑
恬淡清净养神爱体远害万里无复思虑
也
羽翼已成正扶疏
学道俱备身体轻举恍恍惚惚如有毛羽
来即举昇故曰扶疏
长生乆视乃飞去
得道不死度世长存乃能白日魂飞入太
清也
五行参差同根节
五藏法五行或上或下参差同一喉咙也
三五合气要本一
上下三五合一室三五亏则返一也
谁与共之斗日月
左目爲日主父治在其中右目爲月主母
治在其中斗者七星候也亦爲七政
抱玉怀珠和子室
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行气握之念如运珠
子能知之万事毕
修道守一服气延年反命神仙万事毕矣
子自有之持勿失
闭精自守念赤子也
即得不死入金室
修道审入九室返胎炼形修理玄白眞气
恬然闭塞三关邪气不生也
出日入月是吾道
日月爲两目也侠於左右所治也在紫房
宫中出爲道之眞
天七地三回相守
天有七星地有三精元气回行无穷极也
昇降进退合乃乆
元气昇降上下混沌亦无形端天地得之
乃能长生
玉石珞珞是吾寳
玉白如石在下部也
子自有之何不守
闭精自守受气养神
心晓根基养华采
根基者谓人知守一也华采者谓入面目
悦泽体有光华也
服天顺地合藏精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合成德变化相生
闭气守精养神炼质
九原之山何亭亭
泥丸中气王色明眞人太一住其中亭亭
心也
中住眞人可使令
眞人赤子可爲使令也不出户知天下不
窥牖见天道
内阳三神可长生
阳谓元阳也白也须臾变异长生之要守
三黑之神者也
七日之五回相合
七窍五藏共相和同共於一室
崑仑之山不迷误
崑仑爲头也眞人所游戏其中日月运行
寒暑更变终不误也
蔽以紫宫丹成楼
丹田上通紫宫中有五城十二楼眞人在
其中游戏
侠以日月如连珠
两目也玄气明照出若连珠五色恍恍子
常念之寿命无穷也
万岁昭昭非有期
眞人得道万岁易形男八女七从此而生
与日月相守天地相保
外本三阳神自来
三阳三九历候也婴儿生时一神魂魄来
入形中也
内养三阴可长生
鼻引阳气取之以内养赤子眞人婴儿是
曰三阴亦食神也
魂欲上天魄入泉
魂阳魄阴也谓世人无道德魂魄离身归
散本也
还魂返魄道自然
拘魂制魄令不动作帝在身中道以自然
修眞十书卷之五十九
修眞十书卷之六十 重四
黄庭外景玉经注
梁 丘 子 注 解
璇玑悬珠环无端
璇玑运转气脉流通无复休竟也闭口养
神漱炼醴泉如流珠
迅牝金龠常完坚
阴爲牝阳爲龠两不相伤得中和之气遗
精链形故得完坚
载地悬天周乾坤
地载人人悬天道不在上不在下微妙在
乾坤中央故周流天下也
象以四时赤如丹
明堂四达应爲四时眞人子丹之所居矣
子能思之咀嚼其气则寿无穷也
前仰後卑各异门
头与足肾与心心赤肾黑本同根水火相
尅故异同
送以还丹与玄泉
丹者血也化入下源变爲白精当此之时
缩鼻遗之上至泥丸下至口中变爲玉泉
也
象龟引气至灵根
以鼻引气至於舌根咽送腹中则雷鸣应
之眞气使之然也
中有眞人巾金巾
赤子着绦衣冠金巾也
负甲持符开七门
服符六甲辟却邪凶布气七窍耳目聪明
又云背子向午腰带卯酉符者气也
此非枝叶实是根
自然要道非虚文也
昼夜思之可长存
昼夜思道勿懈也开目视眞闭目思神可
得长生
仙人道士非有神
道无二家充备使然同共一根无复他神
和心定志故道日生
积精所致爲专年
阴阳不妄施精神不漏泄积精受气寿可
万岁矣
人皆食谷与五味
俗人食土地之精以身死报地圣人食元
和之气以身仙报天
独食太和阴阳气
学仙之士朝食阳气暮食阴气并食元气
故能不死天相既
得道者不死也年命无极与天相既也既
者通也
试说五藏各有方
五藏象五行四肢象四时土爲之主居中
央
心爲国主五藏王
心如鸡子危而难安国有贤致太平心处
清身安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