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闶铭等众人安静下来,继续说道:“各位首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突摩勒残暴不仁,失尽人心,我们继续跟着他,只有死路一条。而大唐,国力强盛,皇帝秦正阳更是一位明君,素来优待归降的异族。”
“想当年,东突厥颉利可汗被擒后,大唐并未赶尽杀绝,反而妥善安置其部众,让他们在河套地区放牧生活,与汉人和平共处。” 朱闶铭引经据典,“我们归顺大唐,并非认贼作父,而是为了十三万族人的生存!大唐需要稳定的边境,我们需要生存的空间,这是互利共赢之事。”
他看向哥布林,语气恳切:“小可汗,您素有仁心,难道忍心看着这十三万族人,活活饿死、冻死在漠北吗?归顺大唐,或许会背负骂名,但能保全族人的性命,让他们有田可耕,有草可牧,这才是最重要的啊!”
哥布林沉默了。他的目光扫过帐内一张张绝望的脸,脑海中浮现出部落里孩子们饥饿的哭声、老人们痛苦的呻吟。
骂名?与十三万条性命相比,这点骂名又算得了什么?
他想起了突摩勒的贪婪残暴,想起了那些被赋税逼得家破人亡的部落,想起了朱闶铭所说的大唐的开明政策。
“我……” 哥布林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选择第二条路!为了族人的生存,我哥布林愿意背负一切骂名!”
帐内众人先是一愣,随即,那个脾气暴躁的首领第一个站出来:“小可汗说得对!只要能让族人活下去,归顺大唐又何妨!我跟着小可汗干!”
“我们也跟着小可汗!” 其他首领也纷纷表态,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朱闶铭看着哥布林,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可汗英明。”
“事不宜迟。” 哥布林站起身,“朱先生,立刻起草降书,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大唐长安,表明我们归顺的诚意。同时,传令下去,收拾行装,我们即刻拔营,向大唐边境进发!”
“是!”
开武六年春,一支由十三万人组成的庞大队伍,离开了漠北草原,缓缓向着大唐边境移动。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有瘦弱的战马,有疲惫的牧民,他们虽然面带倦容,眼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
当哥布林率十三万部众归顺大唐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整个皇宫都沸腾了。
秦正阳正在太极殿与大臣们商议北疆防务,听闻此事,先是一愣,随即猛地一拍龙椅,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哥布林识时务,真是帮了朕的大忙!”
要知道,这十三万部众,可不是小数目,他们的归顺,不仅极大地削弱了突摩勒的实力,更让北疆的局势彻底逆转,大唐的边境,从此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陛下,” 丞相上前奏道,“哥布林率十三万部众来归,足见其诚意,陛下当派一位重臣前往迎接,以示我大唐的诚意与优待。”
秦正阳点了点头,目光在众臣脸上扫过,最终落在了一个年轻将领的名字上。
“传朕旨意,” 他朗声道,“命定远县子、武神军副统领龙天策,即刻率领五千精骑,前往北疆边境,迎接哥布林及十三万部众!”
此令一出,众臣皆抚掌称善。
龙天策如今虽只有十九岁,却已是大唐声名赫赫的少年将军。他奇袭恶阳岭、大破突厥主力、平定砀山匪患、云中城下再败突摩勒,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尤其是在与突厥的作战中,更是让突厥人闻风丧胆。派他去迎接哥布林,既显示了大唐对此次归顺的重视,也能让哥布林感受到大唐的实力与善意。
更重要的是,龙天策年轻有为,与哥布林年龄相仿,更容易沟通,也更能代表大唐蓬勃向上的朝气。
正在紫兰轩与玉倾城商议改良农具的龙天策,接到圣旨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与激动。
“倾城,我要去北疆了。” 他握住玉倾城的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又要让你独守空房了。”
玉倾城笑着摇了摇头,替他整理了一下衣襟:“去吧,这是大事,关乎北疆安稳,关乎十三万百姓的生计。记住,要善待那些来归的牧民,他们也是苦命人。”
“我知道。” 龙天策点头,“等我把他们安顿好,就回来陪你。”
他转身走出紫兰轩,金发黑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九岁的少年将军,跨上神骏的白马,率领五千精骑,向着北疆边境疾驰而去。
春风拂面,吹绿了关中平原,也吹向了遥远的北疆。龙天策知道,这次迎接,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任务,更是大唐与草原民族关系的一个新起点,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和平的新篇章的开端。
而他,将亲手拉开这新篇章的序幕。
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英烈传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