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时光,在韩江两岸百姓的汗水与期盼中,悄然流逝。当神凰十年的秋阳洒满潮州大地时,这片曾被鳄患与荒芜笼罩的土地,已焕发出令人惊叹的生机。韩江的浊流变成了清波,沼泽的泥泞化作了良田,百姓们脸上的愁云,终于被丰收的喜悦所取代。这一日,潮州百姓自发聚集在韩江岸边,用最隆重的方式,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新生,也向为他们带来希望的龙天策一行人,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江清岸绿:疏浚功成现碧波
清晨的韩江,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从远处的山峦间蜿蜒而来,又奔腾着流向大海。
经过三个月的疏浚,曾经淤塞的河道变得畅通无阻。河床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露出了坚实的岩石与细沙;拓宽后的江面,波光粼粼,舟船往来如梭,渔民们撒下的渔网,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两岸的堤坝用青石与夯土加固,整齐而坚固,像两条忠诚的臂膀,守护着江水与岸边的生灵。
更令人欣喜的是,玉倾城提议种植的柳树与芦苇,已在岸边扎下了根,抽出了嫩绿的枝叶。微风吹过,柳条轻拂,芦苇摇曳,与江面上的白帆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江南水乡画卷。
“这水,清得能看见江底的石头!”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渔民,掬起一捧江水,激动得热泪盈眶,“我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韩江这么干净!”
他的孙子,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正蹲在岸边,用树枝逗弄着江水里的小鱼,发出清脆的笑声。这样的场景,在三个月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河道上,几艘装满货物的商船缓缓驶过,船工们唱起了欢快的号子,声音洪亮,充满了活力。商船的主人是来自中原的商人,听闻潮州治理一新,特地赶来贸易。“韩江通畅了,我们的货从潮州到长安,能省半个月的路程!” 商人站在船头,对着岸边的百姓拱手致意,脸上满是笑意。
韩江的清澈与通畅,不仅驱散了鳄患的阴影,更打通了潮州与外界的联系,为这片土地的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荒田变沃:稻浪翻滚兆丰年
与韩江的新生相呼应的,是岸边那片曾经的沼泽地,如今已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良田。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泥泞不堪、荒草丛生的沼泽,如今却被划分成整齐的田垄,田埂上还留着清晰的排水沟渠。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掀起层层稻浪,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
几位老农正带领着村民,用镰刀收割稻谷,动作娴熟而轻快。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丝毫不见疲惫。
“王大爷,您家这亩地,能收多少稻子啊?” 一个年轻的媳妇笑着问道。
王大爷直起腰,擦了擦汗,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少说也有五石!想当初,这里还是沼泽地的时候,谁能想到,能长出这么好的稻子?”
他指着不远处正在忙碌的身影,感慨道:“这都是托秦王殿下和几位贵人的福啊!没有他们疏通河道,引水灌溉,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田埂上,几个孩子提着篮子,捡拾着掉落的稻穗,嘴里哼着新编的歌谣:“韩江水,清又清,浇得稻田亮晶晶;秦王来,荒田变,家家户户谷满仓……”
除了稻田,玉倾城还指导村民们,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开辟了桑园与菜园。桑树上挂满了饱满的桑葚,菜园里的青菜、茄子、辣椒,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万民欢庆:载歌载舞谢恩人
秋收的喜悦,像一股温暖的潮水,席卷了整个潮州。百姓们商议着,要在韩江岸边,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感谢龙天策一行人。
庆典这日,韩江两岸张灯结彩,彩旗飘扬。百姓们穿着最鲜艳的衣裳,带着自家最珍贵的物产——新收的稻谷、鲜美的鱼虾、织好的布匹、采摘的鲜果,聚集在临时搭建的高坛前。
当龙天策、玉倾城、罗嘉儿、阿武等人出现时,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秦王殿下万岁!”
“感谢玉夫人!感谢罗姑娘!感谢阿武小哥!”
欢呼声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族长,带着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捧着一碗用新米熬制的米粥,缓缓走到龙天策面前,颤巍巍地跪下:“秦王殿下,这是潮州百姓用新收的稻米,为您熬的粥,请您尝尝,略表我们的心意。”
龙天策连忙扶起老族长,接过米粥,舀了一勺,温热的米粥带着浓郁的稻香,在口中化开,甜到了心里。“这粥真香,” 他笑着说,“这是潮州百姓勤劳的味道,本王愧不敢当。”
紧接着,百姓们排着队,向玉倾城、罗嘉儿、阿武献上感谢的礼物。渔妇们为玉倾城戴上用珍珠串成的项链,感谢她带来的农桑技艺;苗寨的姑娘们为罗嘉儿跳起了欢快的铜鼓舞,感谢她救治伤病;年轻的渔民们拉着阿武,要与他比试摔跤,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敬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