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渔舟:人间烟火最暖心
渤海的夜晚,比长安多了几分野趣。龙天策最爱做的,便是带着众人,乘一叶渔舟,在近海随波漂流。
渔民老周是王府的常客,熟悉水性,也健谈。他摇着橹,嘴里哼着渔歌,给众人讲海里的故事:“那片礁石下,藏着大螃蟹,有碗口那么大;那边的浅滩,春天会有好多蛤蜊,一捡就是一篮子……”
罗嘉儿听得入迷,忍不住拿起渔网,学着老周的样子撒网,却把渔网缠成了一团,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紫绮儿则和老周的婆娘聊得投机,问东问西:“大姐,这海带怎么晒才不会硬?”“渔网破了,用什么线补最结实?” 她早年在巴家掌家,对这些生计琐事,总有天然的兴趣。
朱丽娜靠在船舷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倒映在海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钻,忍不住轻声唱起了白族的歌谣。歌声清越,与海浪声、渔歌声交织在一起,格外动人。
龙天策和玉倾城坐在船尾,披着厚厚的毯子,手里捧着热酒。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岭南的船上吗?” 玉倾城轻声问,“那时你刚平定杨刘,船在珠江上,你说‘等西南安定了,就带你来看海’。”
“记得。” 龙天策笑着说,“一晃这么多年,总算兑现了承诺。”
“不是兑现,是开启了新的约定。” 玉倾城纠正道,“以后,我们每年都来看海,看渤海的春汛,看岭南的荔枝红,看西南的雪。”
“好。” 龙天策握紧她的手,酒意暖了身子,心中更暖。
渔舟行到一处灯火通明的渔寨,老周提议:“殿下,要不要去尝尝我们渔家的‘海味宴’?刚打上来的海鱼,烤着吃最香!”
众人欣然应允。渔寨的百姓见是郡王殿下,都热情地招呼,搬出桌椅,端上刚出炉的烤鱼、蒸扇贝、煮海螺……没有宫廷宴的精致,却有着最鲜活的人间烟火气。
龙问天跟着渔家的孩子,在沙滩上追逐嬉戏,脸上沾着沙子,笑得像个小太阳。
龙天策看着这一幕,忽然明白,所谓的“新篇章”,并非一定要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有时,卸下重担,陪伴家人,享受这寻常的烟火,也是一种更动人的“续写”。
尾声:岁月静好待春归
长宁元年的冬天,来得悄无声息。渤海湾的雪不大,像撒了一层白糖,轻轻覆盖在屋顶和沙滩上。
龙天策的日子,依旧是游山玩水,却并不单调。他会和玉倾城一起,在书房里练字作画,画渤海的日出,写渔家的歌谣;他会跟着罗嘉儿,去府里的药圃照看从西南带来的草药,听她讲那些草药的故事;他会和紫绮儿一起,核算王府的账目,讨论如何改进渤海的海盐制作工艺,让渔民们多些收入;他会陪着朱丽娜,教她认识中原的文字,也听她讲白族的节日和传说。
他不再关心朝堂的纷争,却会认真看龙问天带来的“长安小报”(新帝下令创办的民间报纸,刊载朝政和各地趣闻),看到新帝秦武推行“均田新策”,会点头称赞;看到安澜太后下令“减免灾区赋税”,会欣慰一笑。
“这孩子,长大了。” 他对玉倾城说。
“是啊,我们也该彻底放心了。” 玉倾城递给他一杯热茶,“长宁的春天,不远了。”
窗外,渤海的雪渐渐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远处的海面上,渔船又开始忙碌起来,新的渔汛,正在孕育。
龙天策知道,属于他的“新篇章”,没有金戈铁马的壮阔,却有着岁月静好的温暖。这篇章里,有山海为证,有家人为伴,有烟火为暖。而他,会带着这份安宁与满足,继续续写下去,直到春回大地,直到下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年头。
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英烈传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