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的时光,仿佛被秋意染上了一层浓重的哀愁。
残秋的风,如同锐利的冰刀,毫无怜悯地割着人的肌肤,带来阵阵刺痛。天空阴沉沉的,厚重的乌云如一块沉甸甸的铅板,仿佛随时都会压垮这片大地,让人喘不过气来。
刘钊铭的身影,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中显得格外落寞。他脚步迟缓,一步一步,仿佛拖着千斤重担,缓缓行至一座新坟之前。
这座坟茔孤零零地立在这片荒草地上,四周的草木早已被秋霜染得枯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发出微弱而凄惨的声响,仿佛也在为墓中的人哀恸哭泣。
刘钊铭默默地在坟前坐下,动作迟缓而沉重,像是一位迟暮的老人。他手中紧握着一个酒壶,酒壶的表面泛着陈旧的光泽,仿佛也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故事。
这是他第一次在这座坟前饮酒,而坟冢的主人,正是他在金陵书院时最为要好的挚友——苏逸。
苏逸,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勤奋好学的光芒。他的眼眸中,总是闪烁着对知识无尽的渴望,那是一种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的光芒,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新芽,生机勃勃。
他对学问的执着与热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无论是晨曦初照的清晨,还是夜幕深沉的夜晚,总能看到他在书院的角落,或是捧着书卷细细研读,或是与同窗热烈讨论,他的身影成为了金陵书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无常。那场突如其来的修罗场纷争,如同一头狰狞的巨兽,无情地吞噬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其中就包括苏逸。
他那年轻而充满希望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那场可怕的灾难之中,再也无法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刘钊铭缓缓拔开酒壶的塞子,刹那间,酒水醇厚的香气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与这萧瑟的秋风、凄凉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凝视着墓碑上“苏逸之墓”四个简单却又沉重的大字,眼中满是化不开的哀伤与深深的怀念,仿佛要将这三个月来积压在心底的悲痛,都通过这目光传达给地下的苏逸。
“苏逸啊,今天我带酒来看你了。”
刘钊铭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像是被岁月的车轮无情碾压过,又像是被悲伤的潮水反复浸泡过,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重量。他微微颤抖着将酒缓缓洒在坟前,清澈的酒水顺着泥土的缝隙缓缓渗入地下,仿佛在与长眠于此的苏逸共饮这跨越阴阳的一杯。
“你知道吗,自你走后,我的世界,冷清了许多。”
刘钊铭的目光有些空洞,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书院。
“那些曾经和你一起讨论学问的场景,如今都成了回忆,只能在我脑海中反复浮现。每次走到我们常去的地方,我都觉得你还在那里,还在笑着和我争论诗词的精妙,还在和我探讨经史的奥秘。”
他顿了顿,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你那么勤奋,那么努力,对未来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憧憬,原本有着大好的前程,本应在学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我们所有人的骄傲,可如今,却……”他再也说不下去,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冰冷的土地上。
一阵寒风吹过,如同恶魔的咆哮,吹得刘钊铭的发丝肆意飞舞,也吹得坟前的枯草沙沙作响,那声音仿佛是苏逸在回应他,又仿佛是在为自己短暂的生命悲歌。
刘钊铭又喝了一大口酒,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流下,火烧般的感觉却暖不了他那颗早已冰冷如铁的心。“我多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回到我们在书院的日子,你还能像以前一样,笑着和我谈天说地,分享你的梦想和喜悦。可如今,阴阳两隔,我只能对着这一方坟墓,诉说我的思念。”
回忆如汹涌的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与苏逸一起在书院读书的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他们专注的脸庞上;那些一起在月下漫步,畅谈人生理想的夜晚,星空璀璨,仿佛在为他们的未来照亮方向。
可如今,一切都已化为泡影,只剩下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悲痛。
刘钊铭静静地坐在坟前,不知过了多久,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酒壶中的酒渐渐见底,而他的泪水,也早已浸湿了衣衫。
他就那样坐着,与这座坟墓相伴,与他对苏逸的思念相伴,在这残秋的寒风中,沉浸在无尽的哀伤里。
刘钊铭沉浸在对苏逸那如潮水般汹涌的沉痛缅怀之中,四周的秋风如同哀怨的妇人,呜咽着穿梭在这片荒芜之地,似乎在为那些逝去的生命低吟着悲歌。此时此刻,他原本就被悲伤填满的脑海里,又不由自主地清晰浮现出离耳夫子那熟悉而亲切的身影。
苏逸,好歹还留下了一具能让众人得以妥善安葬的尸体,他们可以将其郑重地入土为安,再立起一座墓碑,用以寄托无尽的哀思与悼念。然而离耳夫子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