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越级挑战,这是所有爽文的基本逻辑。类推到“权谋文”领域也是如此。可如果你一开始的战力设定就是一级压一级,凭什么主角就可以跨级挑战,别人只能受限于规则,这不是和你的设定自相矛盾吗。
而在真实的政治斗争中,半级的差距,所掌控的资源就是天差地别。这些所谓的权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只会显得滑稽可笑。
幼儿园小朋友再聪明伶俐也不可能打得过泰森;传统的手工艺者再精明能干也不可能冲击腾讯;仕途都没有进入的人再谋划布局也绝对不可能威胁到当朝首辅。实力的差距已经注定两者不可能在同一平台。
古代社会里的“权谋”,并不是万能武器,而更像是一种技术手段——用于微调、妥协、试探、互斗、操盘,但无法逆天改命。当你掌握大量资源——兵权、钱粮、制度、人心时,权谋可以帮助你更高效地统合这些资源。但如果你一无所有,只靠算计,那你连牌桌都上不去。
在现实的权力系统中,“聪明人”从来不是主角,主角是有权、有兵、有地盘的人。那些巧言令色、步步算计的“谋臣”,不过是强者工具箱中的一个零件。脱离实力谈权谋,是对整个历史逻辑的误解。
绝对的武力和资源,是任何政治操作的边界。真正的“政治”从来都要服从现实资源的调度权。你可以在朝堂上巧言令色,但一个节度使可以带十万军队直接逼宫;你可以在宫里布阵下套,但财政断了,军队吃不上饭,所有机关都将停转。
很多穿越叙事爱写“用权谋解决问题”,但问题本身往往是“缺兵”、“缺粮”、“缺地”、“缺人”。这是战略资源,而不是说几句场面话就能变出来的。历史进程背后的推手,从来是资源重组和力量压制,而非动动嘴皮的“计策制胜”。
硬实力构建的是不容“博弈”的权力结构。古代权力系统是层层压制的:军权掌控着财政,财政决定着人事,人事形成了利益网络,网络绑住了话语空间。你一个人哪怕三头六臂、谋略如神,也无法改变整张网的结构。你面对的是整个体制,而不是某个“昏君”或“奸臣”。
你若没兵没权没财,谈什么夺权、清君侧、肃朝纲,都是幻想。你连基本的“组织基础”都没有,算得再准也是空算。古代政治中的“权谋”,最多是调节润滑剂,真正决定游戏胜负的,是你能调多少人、出多少银、控制多少节点。
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你连撒谎都没人信。真实的政治,是信息不对称与控制力博弈的游戏。如果你没有任何背景、权力、名望,只靠一张嘴讲谋略,即便你讲的再合理,别人也不会听你,甚至不会相信你说的是真话。这就是“权谋滑稽”的本质所在。
不是“谋略不精”,而是你缺乏一个信息传播、执行动员、结果反馈的通路。历史上,曹操讲的话和一名普通郎中的话分量完全不同,不是因为他们智商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掌控的资源与影响力层级不同。脱离这些谈谋略,是以蚍蜉之力撼大树。
真正的谋略家首先是资源调度高手。权谋的本质不是嘴上功夫,而是对资源调度、组织整合、预期管理的能力。你要处理的不只是敌人,还有下属的忠诚、财政的持续、民心的波动、制度的缝隙。能算人性,不等于能收人心;能识大势,不等于能稳政局。
所谓“真正的谋略家”,绝不会坐等机会。他们会用五年、十年去架构人事网络,布置财政渠道,隐忍布局,在关键节点一锤定音。这不是“打嘴仗”,而是“系统操作”。主角若只靠机巧得胜,那不过是作者在给主角当外挂。
绝对力量面前,“算计”是软弱者的逃避。现实中的绝对力量,不会给你“翻盘”的机会。你刚布局完,兵权已落他人;你刚安插人手,地方已叛乱;你刚布完疑阵,对方用军队直接镇压。你算得再多,对方一个“调兵”,你就全盘溃败。
绝对力量的存在,会压平所有“聪明人的小心思”。很多所谓“智斗”的桥段,本质就是在权力强者不出手的前提下成立的。可问题是,强者根本不需要用权谋博弈,他们只需要用力量踩死你。主角如果不掌权,根本连“被权谋”的资格都没有。
制度压制下的“智谋”,都是有框的。古代权力运作严格依赖制度与等级。就算你有好谋略,也必须通过朝堂流程、部门奏报、人事签批、印玺存档。你若是无官无职,说什么都是空话;你若品秩不够,没人搭理你;你要提政策,得通过三省六部层层过关。你想下诏令,有没有诏草?有没有尚书台背书?有没有尚宝司盖印?
脱离了这一套“制度锁链”,你的“聪明话”就只是一场自嗨。权谋不是光凭脑子拼的,而是在制度缝隙中寻生机。能活着提意见,已经是特权。真正改变朝局,要掌握流程、规避制度反弹、收编制度守护者。谋略要落地,必须依赖制度系统的某种破绽或背书,没有这条件,再好的计也只是空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