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老杏树的根那么粗,枝叶尽力地向天空伸展,几只灰扑扑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在枝条上蹦跳。
好像谁说过这样一句话:结了婚的女人就是鸭子,虽然有翅膀,但再也飞不起来!
静安想像鸟儿一样飞,飞过千山万水,飞过大漠红尘,但她却选择了结婚。结婚的同时,似乎就放弃了飞翔的能力。
李雅娴回到东屋,向大女儿周英抱怨:“你说说,有没有这样的?大白天的就拉着窗帘,在炕上搂着睡觉,多难看!一晚上不够睡的?”
周英是周家的大女儿,30岁,儿子晓峰7岁,夏天再开学,晓峰就上小学一年级。
周英在锅炉厂上班,丈夫给领导开小车。她婆家的家境还不错。
锅炉厂最近效益不好,已经拖欠几个月的工资,工人们人心惶惶,上班也不那么积极。
周英在上班时间溜出来,到父母家看看。
听到老妈这句话,她笑。“妈,别管他们小两口的事儿,看见他们俩好,你还不高兴吗?难道你看见他们吵架就高兴?”
李雅娴瞪了周英一眼:“你还挺大度。”
周杰穿着拖鞋,从里屋走了出来。
周杰22岁,很早就不念书,跟九光都在糖果厂上班。今天她也没上班。
周杰看到周英来了,想起一件事。“大姐,咱们胡同口那个小铺在出兑,我看小铺生意不错,不如咱家兑过来,我和我大哥一起干——”
门外传来脚步声,看到静安走进来,周杰就打住了话头,没再说下去。
静安走进去,看到大家忽然不说话了,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讷讷地说:“九光去送桌子了吗?”
周杰笑:“去送了,嫂子,晚上吃饺子吧。”
大家就开始动手包饺子。
和面,切芹菜,剁肉馅,这些活儿每一样看着都不多,但一样一样地干下来,就琐碎和麻烦。
尤其这些活儿,都是静安和婆婆两个人在忙乎,静安心里不舒服。
周杰在房间里收拾什么,周英坐在炕头织毛衣。
和面的时候,婆婆让静安舀了六碗面。
静安有些惊讶:“几个人吃饺子?”
她算计了一下,公公婆婆,周英姐俩,外加九光和自己,是六个人。四碗面足够。
婆婆说:“一会儿你姐夫和外甥来,多包点,不一定谁还来呢。”
这么多人吃饺子,就两个人忙碌,太累。
静安家不是这样的,如果吃饺子,全家人都动手,老爸擀饺子皮,老妈和静安包饺子,静禹负责摁面剂子。
等老爸擀皮结束,他去厨房烧大锅。老妈煮饺子,弟弟捣蒜,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做姑娘的时候,静安不觉得这样的场景是多么温馨,但做了媳妇,到了婆家之后,她才知道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
包饺子时,擀饺子皮的活儿落在了静安的头上。
静安的手掌被擀面杖磨红,她也不好意思说,更不好意思放下擀面杖,怕婆家认为她娇气。
等周世斌下班,桌子就支上,又来了一位客人,是九光一个远房的叔叔。
公公,加上叔叔,加上姐夫和九光,四个男人开始上桌喝酒吃饺子。
静安把最后一个饺子扔到锅里,周杰才来到厨房帮忙,她把剩下的一块面,也擀成面皮,扔到锅里煮着。
饺子捞出来之后,厨房皮儿片的。静安简单地收拾一下。
等她走到餐桌前去吃饭,发现菜盘都见底,饺子都光盘,就剩下几个饺子馅少的饺子,还有半盘面片儿。
静安不喜欢吃馅儿少的饺子,更不喜欢吃面片儿,尤其包了一下午饺子,累得腰酸背痛,最后一个上桌,面对着残羹剩饭,她心里很不舒服。
可是,她又无法说出来。
最后一个上桌吃饭,等刷碗的时候,大家都已经退到一旁说话去。刷碗也自然落到静安的头上。
在静安家里,做饭的人就不用刷碗,刷碗的人就不用做饭。但在婆家,做饭刷碗静安都要做。她没法逃避。
晚上回到新房,静安看着九光,一字一句地说:“以后我不在你妈家吃饭。”
九光不解:“怎么了?又生气了?在妈家吃饭咱们不用掏钱,这不是挺好吗?”
静安想说自己忙了一溜十三遭,就吃几个面片儿,但这话说出来,好像她特别馋
静安只好赌气地说:“你妈以后到咱们新房,让她敲敲门!”
九光不高兴:“臭规矩真多!”
东屋,李雅娴对周世斌说:“这个儿媳妇干活慢,一天还耷拉个脸,给谁看呢?”
周英说:“我看挺好的,挺能干的。”
李雅娴说:“能干啥呀?啥活儿都不会,炒菜油没烧热就放葱花。大头菜没洗就往锅里放,饺馅子也不会拌,擀饺子皮也擀得不圆,来人去且,她还不会说话,也没个笑脸,好像娶回个大冤种!”
周英往窗外看了一眼:“妈,你小点声,纱窗不隔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