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将哥伦比亚号作为舰队旗舰,这是唯一还具有SG雷达的舰艇,她的姊妹舰克利夫兰号回到斐济维修,其余的巡洋舰均沉入了“铁底湾”。
他依旧采用了传统的纵队阵型,依据舰艇的火力从小到大依次排开,3艘驱逐舰在队列头部,哥伦比亚号轻巡洋舰位于中部,3艘重巡洋舰位于队尾。
伯克早就对夜战大有研究,是在美军之中一位隐藏的夜战专家,若不是通过哈尔西调任南太平洋司令的机会让他回到舰艇上,他还在军工厂里指挥生产。
13号晚上20点,萨沃岛海域一片平静,伯克依照理查德的方案,在萨沃岛和埃斯帕恩斯角之间进行巡逻。当然不是他想和卡拉汉一样,比较迷信这种抢占T形攻击战术,而是要守住瓜岛海域,就必须依照这种方式来巡逻。
伯克研究了理查德制定的夜战训练条例,他觉得里面提的方案都很实用,就是对各舰艇的要求太过死板,一旦出现意外舰队就会不可挽回地陷入混乱。
21:00分,伯克准时下令巡洋舰放飞侦察机,对萨沃岛东北方向展开侦查,他回到部队以来就深入研究了前几次夜战,日军抵达的时间基本上都是0点前后,算上巡洋舰工作、飞机飞行的时间,这是最佳的侦察时间点。
他战后回忆说:“日本人的夜间突袭总会选择在午夜一刻,这个所有人都放松警惕,站岗的水兵最爱打瞌睡的时候,就像他们会在周末选择空袭珍珠港一样。”
21:46分,哥伦比亚号上起飞的沃特OS2U翠鸟侦察机雷达有了反应,距离他们65海里处有大量目标正在高速向东南方向航行。
伯克知道,这是日军要来了。
他向理查德报告了发现日军舰队,并大概估算了日军抵达的时间,应该是2.5小时左右。伯克下令舰队继续巡逻,并计划如果3小时内不和日军遭遇,那他们一定是有重型战列舰,就立刻准备撤退。
伯克看着晴朗的夜空,满天繁星清晰可见,映在海面上闪烁着光芒,当然他并不是来欣赏所罗门群岛夜景的,这种天气雷达的侦测距离将会大大增加,对赢得这场夜战就更有把握了。
22:35分,拉菲号驱逐舰趟开萨沃岛海域的水面,昨天战斗留下的舰艇残骸霹雳啪啦地撞在舰体两侧,由于水下堆积大量的军舰,舰载指南针都有些失灵了。
23:34分,哥伦比亚号上的对海雷达发现了8海里外有目标正在接近,这个时间比他计算的还要快上10分钟左右。
日军这次采用的是传统的纵队阵型,而不是阿部弘毅排成的半月阵型。
伯克随后下令舰队戒备,准备迎敌。
10分钟后,两支舰队的距离接近到3.4海里,但是美军已经抵达了埃斯帕恩斯角,舰队必须要进行转向,但这就会失去攻击日军的最佳阵位。
这时日军舰队司令西村祥治还没察觉到美军早已在这里埋伏他们,还以为美军在昨天的战斗中元气大伤,不可能出现在这里。
突然,海面上亮起一阵火光,击中了排头的铃谷号巡洋舰,剧烈的晃动让西村祥治意识到这是美军巡洋舰的火炮。
此时在萨沃岛外侧的三川军一发现了埃斯帕恩斯角的火光,立刻下令舰队前往支援,就这样第二次夜战在哥伦比亚号巡洋舰的隆隆炮鸣中拉开序幕。
日军的铃谷号打开探照灯,发现了波特兰号巡洋舰,还未等日军开火,美军3艘重巡接连三轮齐射,将铃谷号的一门主炮直接报废。
西村祥治下令舰队左转向,准备与美军的舰队平行行驶,以此发挥日军后面巡洋舰舰炮的火力。
可是就在铃谷号向左转之际,被不知何处射来的一枚鱼雷击中。
原来伯克刚才下令3艘驱逐舰进行右转,巡洋舰降低航速等待日舰,双方以哥伦比亚号的炮击为信号,一同对日军发动攻击。
所以那一炮没造成什么伤害,其实是一发信号弹。
铃谷号右舷严重进水,西村只得下令立刻退出战斗,后面的摩耶号和五十铃号巡洋舰转到了作战阵位,开始向波特兰号进行还击。
波特兰号也不甘示弱,立刻顺着摩耶号亮出的火光,开出了第二轮炮击。
此时拉菲号带领驱逐舰舰队,绕到西村舰队的后方,企图伏击想要逃跑的铃谷号。
结果他们迎面撞上了增援的埃斯帕恩斯角战神衣笠号,还有后面的鸟海号巡洋舰,以及其余3艘驱逐舰。
衣笠号上的了望兵发现了美军3艘驱逐舰的行踪,随后报告给了鸟海号上的三川军一,他决定发动攻击。
23:56分,衣笠号打开探照灯,精准照射到了拉菲号驱逐舰,衣笠号和鸟海号向其进行了1轮齐射,拉菲号的舰岛几乎被全部摧毁,被迫向北方退出战斗,但被日军后续的驱逐舰发现,随后被命中3枚鱼雷,沉入了“铁底湾”。
弗莱彻号和施特雷特号还想接近衣笠号再发动攻击,紧接着衣笠号的炮弹就砸到了弗莱彻号的甲板上,使其鱼雷发射装置失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